放眼是白色的大地和积雪的屋顶,抬头则是晴朗的夜空。 朱由校在午门升座,准备与民同乐,欣赏烟火表演和奇妙绚丽的鳌山灯树。 鳌山灯是古时候的大型的灯彩,其规模与气势不亚于恢弘的楼宇殿堂,可谓灯族之王,也是古代盛行的大型灯组。 “鳌山”名出于《列子·汤问》。相传在渤海东面亿万里处有一深不可测的沟壑,名曰“归墟”,其上漂浮着“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仙山。 这五座仙山上有金玉殿宇,有珍禽异兽和食之能长生不老的植物果实。山中还有许多神仙,他们往返周游于天地之间。 可是,这五座神山没有根基,它们随波漂移。天帝就命海神禺疆率十五只巨鳌把它们固定住,神山这才不动了。 没想到,一次龙伯国的巨人来到神山垂钓,竟钓走了六只巨鳌,致使“岱舆”、“员峤”漂到北极,沉下大海,就只剩下了三座神山。 因有此传说,鳌山灯便通常把神话中的仙景力图以灯的形式再现出来,表征了灯文化的转型功能。 而早在隋唐时期,随着元宵灯事的兴起,鳌山即成为主要灯景之一。 武则天时有鳌山竟高达百余尺;唐玄宗时,巧匠毛顺结缯彩制鳌山灯楼二十间,高一百五十尺,上悬锵然成韵的珠玉金银及龙凤虎豹形状的各式彩灯。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招徕天下富商,繁荣经济,下令高架鳌山灯棚,明人绘《南都繁会图》记下了这一盛况。 所谓“鳌山一盏千金价”,一般人是置设不起的,只有皇室经常在宫门口构制一座,让百姓前来游赏几日。 当然,在民间也有百姓自己凑钱筹建规模较小、制造较简单的鳌山灯,比如秦淮河的灯船,就很有名气。 巨大的鳌山灯被点亮了,层层堆垒表现的是山,缯彩表现苍翠的林木,楼阁和彩扎人物则表现传说中的神仙和宫殿。 这不是花多少钱的事情,而是营造一种安定祥和的氛围,表现出国家的强盛,给百姓带来身为明人的骄傲和自豪。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作用。朱由校当然知道要使大明真正强盛,百姓真正安定富裕,对他来说是任重而道远。 除了张裕儿,一后二妃都陪在皇帝身边。 并不是朱由校不让张裕儿前来,而是张裕儿知道自己晋封妃嫔的原因,更知道肚里孩儿的安全对她有着怎样的影响。 虽然朱由校自认不是那样无情无义的渣男,但他对张裕儿肚中孩儿的重视,也无形中给张裕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而皇家的恩典是允许平民前来观赏,却是不容他们太过靠近的。没有望远镜的话,百姓们也只看到午门上有灯光,有人影,却并不知是皇帝亲临。 “到了元宵节,朕带宝珠去街巷观灯如何(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