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的火炮当然更先进,威力更大,但旧式火炮也不是全部抛弃,还能发挥余热。 比如佛朗机,由于气密性的原因,射程是硬伤,但射速却是优势。在近距离打霰…弹,杀伤力还是不错的。 所以,很多旧式火炮配上炮架和炮车,提高机动性,依然可以为明军的胜利贡献力量。 朱由校也知道孙元化所说的产量比较保守,毕竟铸炮的工匠少说也有六七百人,还能都铺在一门炮的制造上? 而铸炮的流程,什么铸模、浇铸、淬火、退火、打磨等等,朱由校也多少知道一些,要说一天全部完工,也不可能。 所以,肯定是多门火炮或多道工序一起开始,最终的产量是以月计算。 当然,细节不重要,朱由校要的是结果。而孙元化报上的产量,他还是能够接受的,不耽误辽东战事就行。 皇帝看似满意,孙元化才偷偷地出了口长气。他确实是保守地上奏产量,如果万岁提高要求,他也能适当提高一下。 而且,报的产量低,等到月底超额完成,岂不是更能令万岁龙颜大悦? 可如果吹大了,到时候完不成,往大了说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朱由校没再询问,而是拿了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会儿,笑着命孙元化上前观看。 躬身立在御案前,孙元化注目看着皇帝所画的图儿。 朱由校指点着解说道:“朕今日给火炮装弹,忽有所悟,便想出了这个东西。可以叫弹托,或许对提高火炮的威力有所帮助……” 前装滑膛炮的炮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比炮口要小。这可能是句废话,比炮口大也装不进去呀! 但炮弹与炮管的间隙,按后世标准用语就是游隙太大的话,发射药的气体泄漏的也多。气密性不好的话,肯定影响到炮弹的射程。 另外,游隙太大还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火炮射击的精准度。 你想啊,炮弹在炮管中晃荡,在火药气体的推动下,等于是磕磕碰碰地前进。在飞离炮口的一瞬间就会有个跳动。 别小看这一点点的跳动偏离,射程越远,偏离目标的距离越大。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大致意思是:枪口差一毫,目标差一尺。 朱由校以前没太注意这个问题,也是没在近距离观察过火炮,更没亲自去装炮弹。 今天是一时兴起,却引起了他的灵感,或者说是唤起了他脑海深处的记忆。 所以,这不是朱由校的发明,而是他前世曾经在网络上浏览过一眼,记得不是很牢靠的图片。 而所谓的弹托,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球形炮弹后面加了个圆形的厚木板。然后把两者固定在一起,组成了一种新型炮弹。 可别小看这个简单至极的弹托,它可是能有效封装火药气体的外泄,还能对空心榴弹起到一个缓冲作用。 火药气体泄漏得少,(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