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读书看报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也是没有必要的。 围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为了家人的几张嘴,他们忙碌劳累,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显然是种奢侈和幻想。 但村村建学堂,村村有夜校,开始逐渐改变了老百姓的固有习惯。 给学生们念报纸,讲解国家颁布的新政策,以及辽东官府印发的新作物的耕种要领,便成了学堂老师的一项固定工作。 尽管不如官府农官那么专业,但老百姓听了长见识,自家种地能多收获,朝廷新政也对生活有影响,老百姓自然愿意听,并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除了吉林府推出优惠政策,以及皇帝所建议的养羊喝奶健康身体,张柱子进城一趟,还带来了辽东义务兵制开始实施的消息。 “以后都要从军啊!”英子并不如何惊奇,因为不关自家的事情,笑着说道:“这样也挺好,辽东的军队多,也就不担心有战乱了。” 英子爹喝着粥,缓缓说道:“十六到十八岁,朝廷规定的这个年龄挺好。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送到军队,家里能宽裕点,两年退伍后还能享受优惠政策。” 张柱子点了点头,把剥好的鸡蛋放进媳妇碗里,说道:“老百姓应该是赞成的,那些富人可不想自家子弟去军中遭罪。” 停顿了一下,张柱子又补充道:“可这事儿呀,还真瞒不住。官府设了举报箱,谁逃兵役就举报谁,还有奖励。” 英子爹嘿然一笑,说道:“这下可把作弊的人给掐住了,使劲罚他们,看他们还敢不敢。” 英子把鸡蛋掰开,可看了看老爹和男人,露出一丝为难。 “你的身体最要紧,都吃了。”英子爹用筷子敲了下碗,说道:“赊的那几只羊不算啥事儿,一年就能还上,你别老惦记。” 内喀尔喀等蒙古诸部的归化,使得牛羊交易的数量不再受限于朝廷规定的份额,这既使归化各部享受到了好处。价格的降低,辽东老百姓也得到了利益。 比如官府推出的赊羊赊牛,其实就是分散到老百姓家养,到了期限,再还相同的数量。 除了牛羊,还有马匹,也可以赊。和牛一样,期限放宽到三年还,每年只象征性地收点钱。 要使国家财政日益充盈,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最好的办法。而且,象促进消费,拉动工商业发展,多创造就业项目等等,皇帝的思路比别人都要宽,都要超前。 男耕女织的模式,传统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当然,不改也行。落后呗,国家、民族整体发展的迟滞,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张柱子也点头,说道:“就算是买,咱家的钱也够。” 英子爹看了张柱子一眼,说道:“赊多合适,这个账俺都算得清楚。” “俺不担心。”英子笑道:“(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