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妙缓缓向着朝臣们看来,沉声道:“朕以为,理应革去刘偃的征西大将军之职,并且裁撤泾阳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好狠! 窦妙一出口,就要直接削弱刘偃的实力! 要知道,八千泾阳营战士,可是刘偃安身立命的根基! 窦妙认为,自己已经打到了刘偃的七寸上。 窦妙同样认为,朝臣们会激烈反对——不是朝臣们不想看刘偃倒霉。而是刘偃太强大了,朝臣们不想惹怒一个,能把匈奴单于、羌王、乌桓王、鲜卑大人檀石槐,都砍了脑袋的人! 甚至于,窦妙已经做好了准备,从各个角度论证自己这道旨意的合理性。 实在不行,窦妙甚至准备动用自己的至高权威,当场下旨! 然而,事实上,群臣面面相觑之后—— “太后圣明!” “理应如此!” “裁撤泾阳营,去掉冠军侯的征西大将军之职!如此严厉的处置,表明了朝廷坚定的态度,维护了朝廷的权威!” “妙啊!太后此举,既给了冠军侯一个狠狠的教训,又不让他与朝廷离心离德!太后之聪明,实在胜我等十倍啊?” …… 群臣竟然非常赞同! “……” 我是谁? 我在哪? 我刚才到底干了什么? 窦妙现在,已经完全懵圈儿,道:“诸位爱卿的意思,朕裁撤泾阳营,看似严厉,其实对刘偃不痛不痒?为什么?” “太后难道不知道吗?”尚书令尹勋道:“泾阳营的军费,一直由刘偃用玻璃工坊的利润自行承担。朝廷裁撤不裁撤什么的,其实就是个名号而已,冠军侯应该不会在意。” 这才是关键! 对于别人来说,比如董卓吧,朝廷要削减董卓的兵马,一道旨意下来,也就真削减了。 没办法,朝廷不拨军费,董卓拿什么养兵啊? 但刘偃的泾阳营,一直是自己掏腰包养着的。 朝廷要裁撤泾阳营,刘偃也就是给泾阳营换个称呼的事儿。甚至于,刘偃连换个称呼,也完全用不着。他远在西凉,天高皇帝远的,就算继续叫泾阳营,谁管得着啊? 说穿了,窦妙这道旨意一下,泾阳营就从半公半私之兵,变成刘偃完完全全的私兵了。某种程度上讲,刘偃还赚了呢! “朕……朕……” 可怜的窦妙,才刚刚参政没多久,哪里知道这么多弯弯绕?此刻简直气得浑身发抖! “只是裁撤泾阳营,还不足以惩治刘偃之罪!朕……朕还要把他的冠军侯爵位,也裁撤了!” “呃……太后如果坚决如此,也不是不行。” “臣等遵旨!” “冠军侯,想必也能够理解朝廷的苦心。” …… 群臣虽然不大同意,但还是没提出反对意见。 这回,不用有人提醒,窦妙也明白,此举对刘偃的伤害不大。 就如同她的先祖窦宪一样,虽然被汉和帝诛杀,也早就削去(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