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之后,中常侍曹节,来到射姑山下汉军大营,宣布了朝廷对射姑山一战的封赏。 “汉寿亭侯!汉寿亭侯!” “吾皇圣明!汉寿万年!” “汉寿亭侯威武,公侯万代啊!” “君明臣贤,我大汉中兴有旺!” “有汉寿亭侯珠玉在前,咱也有望搏个功成名就,封妻荫子,哈哈!” …… 大汉将士们发出了阵阵欢呼,声传十里之外! 很显然,他们,比洛阳百姓还要高兴,还要高兴得多! 道理很简单。 其一,羌乱此起彼伏,受创最严重的,不是要承担沉重赋税的洛阳百姓,而是各边郡百姓。他们不但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还随时可能遭了羌乱,家破人亡!m. 他们比任何人都盼着羌乱能平。 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朝廷对平羌有功的将士,赏罚分明。 其二,榜样的力量。 刘偃是谁?泾阳城内,一普通少年。从军不到三个月,就立功封侯,几乎达到武人的顶峰! 我们呢? 我们虽然没有汉寿亭那么厉害,但比其他人可不差。 这回,朝廷封赏的可不止刘偃一人,全体有功将士,俱有封赏! 大汉爵分二十等,这次大大小小受爵之人,高达六百! 要知道,泾阳兵总共才两千人啊! 这一下有三成之人受爵! 他们行,我怎么就不行? 下回努力作战,咱也搏个封妻荫子! 其三,也是最实惠的。 朝廷决定成立泾阳营,员额八千,由汉寿亭侯刘偃统带。 这说明什么? 大家一下子由泾阳团练兵,晋升为大汉正式边军了! 那还了得吗? 大汉边军可是出了名的人数少,待遇好。 即便边军一小卒,也能保证全家温饱。这和大家以前过的日子,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有个这三点原因在,两千泾阳兵,岂能不欢天喜地,岂能不对刘偃死心塌地,岂能不发自内心地发出阵阵欢呼? …… …… 与这些兴高采烈的将士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常侍曹节了。 他乃大汉中常侍,论品级,秩比两千石,和刘偃这个征西中郎将平级。 论大汉皇帝的信任,他是宫内数一数二的大宦官,信任程度绝不在刘偃之下。 而且,他是皇帝刘志派来的钦使,代表着皇帝,身份极高。 然而,就是此等人物,此时却是心内惴惴不安,在刘偃面前极尽谦卑。 因为,他刚刚向刘偃传达了皇帝真正的旨意。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征西将军、汉寿亭侯、三千匹汗血宝马、六百个爵位、八千的兵额……陛下能给您的,可是都给您了。唯有这军费……不瞒您说,莫说八千人了,就是一千人的军费,陛下都委实拿不出来,您得理解陛下啊!” 刘偃道:“所以,陛下的意思是……用那玻璃买卖的两成利润,冲抵这八千人的军费(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