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双手捧着一卷帛书,走上了高台。 “并州王允,代表并州两百万百姓,以五万众之手书,给刘州牧贺新婚之喜!” 毕,将帛书一抖,向着高台下展示。 无数字迹不同的签名,跃然其上。 “并州王允,跟刘州牧是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你没听人说吗?他是代表两百万并州百姓来的!当初,五十万胡虏大军入并州,是谁为并州百姓赶跑了胡虏?是谁斩二十万蛮夷筑京观,为并州百姓报了血海深仇?又是谁,将缴获的一半捐献出来,赈济并州百姓?并州百姓但凡有点良心,都得来给咱家州牧贺喜啊!” “算并州人有良心!有了这五万众的手书,咱们州牧的这场大婚,可真是大有光彩了!” “何止是光彩?并州识字的人才有几个?这五万会写字的人,足以代表并州两百万百姓。两百万众齐相贺,不比什么朝廷重臣的祝贺强得多?恐怕就是天下楷模李膺的道贺,都远远不如啊!” “刘州牧泽被并州两百万百姓,真是威武!咱们西凉百姓,也与有荣焉!” …… 百姓们议论纷纷,很快就了解了王允所献五万众手书的重要意义,发出了阵阵欢呼。 事实上,这还没完! “冀州田丰,代表冀州五百万百姓,以十万众之手书,给刘州牧贺新婚喜!” “幽州田楷,代表幽州一百七十万百姓,以三万众之手书,给刘州牧贺新婚之喜!” “司隶校尉部……” “东凉州……” 好么,大汉北部、四州总人口过千万的百姓,献上近二十万众的手书,贺刘偃新婚之喜! 这四个州府,都是受羌、匈奴、乌桓和鲜卑荼毒最严重的州府。他们对击破五十万胡虏大军,保他们平安的刘偃万分感激。 朝廷要让刘偃的婚礼冷冷清清的,成为天大的笑柄。 他们就要献上自己的心意,让刘偃的婚礼光耀千古。 民心即天心,民意即天意。 民心可畏! 民心不可欺! 相对而,什么太后懿旨,什么四夷来贺,什么段颎张奂,乃至于天下楷模李膺的道贺,就都不算什么了。 这数十万百姓的签名,这千万百姓的心意,才是最能为刘偃的大婚之礼增光添彩的! “好啊!四州千万百姓齐贺,刘州牧大婚,必将彪炳史册,光耀千古!” “刘州牧威武,我西凉威武!” “大汉万岁,刘州牧万胜啊!” …… 百姓们这才明白,自己参加了怎样一场盛大的、无可争辩的、足以流传千古的庆典。 千万百姓齐相贺,举世无双第一婚! 百姓们声声呼喝,直达九霄云外! 现场气氛,直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张济见状,简直气得肝儿颤,道:“董州牧对此事怎么看?总不能是真的,这四州之内的百姓都自发签名,给刘(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