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一汉当五胡! 在汉武帝时期,大汉无论甲胄,还是兵器、弓弩,都领先匈奴人一个时代。 正面决战,匈奴必须出动五倍以上的力量,才能与汉军持平,这就是一汉当五胡的来历。 到了后来,草原人吸收了中原人的先进技艺,双方的装备不再那么天差地别,逐渐发展到一汉当三胡,一汉当二胡的程度。 这种情况下,双方军队已经没有本质的差距,拼的是训练、意志和组织完备性。一汉当五胡这个词,再也没人提起,甚至被人们逐渐忘记。 但是,今天! 西凉军凭借着勇猛的主将,优良的装备、强大的单兵素质、旺盛的战斗意志,让一汉当五胡,再次成为现实! 瞧瞧西凉军左翼吧。 三万普通西凉征召兵,面对十万乌桓军的猛攻,不到两刻钟,就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打的乌桓军节节后退。 汉军的右翼,照样不含糊。 那里集中了汉军两员一流武将:白马银枪高思继,神箭无双马平! “杀!杀!杀!” 高思继骑白马,抖银枪,率领一支三千人的精兵,冲入羌军的军阵中。 哪里羌军的军容严整,高思继就冲向哪里。哪里抵抗的激烈,高思继就冲向哪里。哪里的羌人最是勇猛,高思继就冲向哪里。 他左冲右突! 他所向披靡! 马平则率领大部队,不急不缓地跟在高思继身后,手持射雕弓,进行策应。谁想抄高思继的后路,必然遭遇马平毁灭性的打击! 在高思继和马平的密切配合下,不到了两刻钟,高思继连斩东羌二流大将十三员!直杀得残余的东羌大将不敢冒头,直接打断了东羌军的脊梁! 简短截说,汉军右翼与左翼一样,战果辉煌,如林而进! 咚咚咚! 咚咚咚! “杀!杀胡啊!” “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胜利就在眼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胡虏誓不还!” “为了大汉,为了西凉,为了汉寿亭侯啊!” …… 战鼓隆隆,呐喊声声,汉军左右翼齐进。 胡虏大军的左右翼,节节后退,已经距离崩溃不远! 战场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人数远远少于胡虏大军的西凉军,不但压着胡虏大军打,而且隐隐有对高达四十五万大军胡虏形成包围之势! “这……这……这西凉军,也太厉害了吧?” 张奂和段颎不是没想过,刘偃率十万大军和胡虏五十军大战,有以少胜多的可能。 但是,在他们原本的想法中,那肯定得经历一场漫长的、惊天动地血战。 此战肯定会,有无数西凉军染血沙场! 此战肯定会,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此战肯定会,不知涌现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此战肯定会,不知使多少英雄一提起此事,就热泪盈眶! 然而,就这么一会儿功夫,汉军(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