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像是闪着灯光的鸟笼,一间一间隔开的是我们死气沉沉的学生时代,沉重的课业和考试让很多人驼背、近视,身材瘦弱。 那些枯燥的时光里,学习无辜被墨染成让人极度厌恶的词语。 高二8班的晚自习上,一排一排的学生趴着做作业,温晓光难逃集体氛围,他与人谈论最多的似乎也是某些题目, 陈老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碰上上楼的路永华,两人见面点头,已经擦肩而过,陈静还想起来温晓光的事。 “哎,路老师,问你个事儿,” 老路转过身来,“啥事儿啊?” “就是温晓光啊,我听说他是班里的贫困生?” “嗯,有这事儿,高一的时候他申请过助学金。” 这陈静就觉得有问题了。 “那他真的条件不太好啊……”陈老师微皱眉头,“可这孩子身上那么多钱咋来的?” “钱?什么钱?” 大概只有家庭条件特别好的人,才会对此不以为然,学生时代,同学们带那么多钱只能是为了交学费, 其实,羡州第四中学也没有真正的富二代, 不同的阶层是有相遇墙的,就像坐地铁你很难遇见富二代,在高档会所你看不到非工作人员的穷苦大众。 经济水平不同的人去的地方不一样。 中外都是如此。 如果你收入一般,你吃饭的地方可能是麦当劳,开的是夏利,住的是租金便宜的老式楼盘。 假如收入添个0,你住的可能就是电梯公寓,开的或许会是奥迪,出入的场所会是高级餐厅。 这其中当然不分人的素质高低或兽化是否明显, 只是现实如此。 意思就是,权利地位高的人不会在四中读书,只会在瑞阳中学,金钱地位高的人都不一定在国内。 无论哪个父母,稍有本事,便不会让孩子还在待在这儿, 所以这里有家庭条件还不错的人,可这里的还不错当然不是给孩子这么多钱。 其实本身不算多少钱,只不过与之前贫困生的说法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对比使人困惑。 路永华问的清楚后,也觉得不太合常理,当然学生有多少钱并不关他们的事,所以陈老师没多和学生说,他大概也不会,仅仅觉得奇怪,疑惑而已。 甚至于是心中略有担心,担心来路不正,也许是从哪儿偷来的也说不定。 陈静算是给老路提个醒,回头可以多关注关注温晓光。 而在教室里头,温晓光早在下午的课上就把题目勾画的差不多了,那些题目实在是太简单,而且随着对这些知识的熟悉,越看越简单,简单到不是智障的人都应该考满分。 不是满分的人则应该自杀。 《边城》还剩一些,读完后便拿出一张纸写着杨老师的作业,明天就要交了,他毕竟担着语文课代表,至少给老师一些面子。 感言取名渡船旁的世界, 题记:你归来(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