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拉回正面战场。 由于诱导部队的试探性进攻最终以失败为结束,小鬼子方面找不到虎贲团守军重火力点的具体位置。 为了达到炮击的效果,小鬼子只能延长炮火打击的时间。 一通炮火下来,足足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仅仅只是第一轮报复性的炮击,可见小鬼子对于虎贲团的恨意,就下了这样的血本。 不过,由于鬼子炮兵没有得到准确的轰炸坐标,他们只能大范围的覆盖轰击。 轰炸虽猛,实际平摊下去,单位范围之内所承受的轰炸,其实并不算密集。 加上,虎贲团将士们早有防备,在阵地战壕中挖了很多猫耳洞,用来防炮。 所以,鬼子炮兵这一个多小时的炮击,给虎贲团造成的杀伤效果其实并不太好。 恰如那句话形容的,帅是帅,没伤害! 而这所谓猫耳洞,前面老五好像有提及。 就是杨尘借鉴后世解放军、志愿军的经验,教给战士们,在战壕壕壁上挖掘出来的、类似猫耳形状的防炮洞。 这猫耳洞,十分简单,只需要几根木头就能完成,既能防炮,又能防空。 有了猫耳洞,再配配合上窄下宽的“S”形战壕,足以抵消绝大部分炮弹的轰击。 这样,能十分有效的降低守军将士的伤亡。 像其他国.军部队在和鬼子交战中,所挖掘的工事,基本上都是上下宽窄一致,也没有猫耳洞。 甚至有的战壕上面比下面更宽,小鬼子的炮弹岂不是很容易就落入战壕了?那战壕所起到的防御还有什么作用? 再加上其他部队的官兵受训差,缺乏实战经验。 所以,鬼子炮弹一轰,伤亡往往都很惨重。 而杨尘就不同了,他是来自数十年之后的穿越者。 拥有特种兵教程专精的他,所掌握的知识理念,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人来说,足足先进了近一个世纪。 而这些先进知识理念的背后,都是每个时代,无数军人用生命和鲜血验证铸就的。 ………… 虎贲团守军阵地。 鬼子炮声一停,刘哲平、徐明、李达等人就纷纷从营部掩体中,钻了出来。 与此同时,各连排的将士们也都从大大小小的猫耳洞中,鱼贯而出。 进入战壕,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战斗准备。 日军方面,有了前敌总司令谷寿夫的命令,鬼子这次全都集中了大量兵力。 打算轮番发动猛攻,势要一鼓作气,攻下虎贲团的阵地。 除了大量的步兵外,三个师团的鬼子还出动了不少坦克和装甲车,协同步兵进行冲锋。 放眼望去,各营阵地前方的旷野之上,大批的鬼子成群结队,簇拥着少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如同浪潮一般,争先恐后而来。 虎贲团方面,由于绝大部分战士都是新兵,不仅没有上过战场,甚至没有见过小鬼子。 这些新兵战士,见鬼子声势浩大(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