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伐蜀(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兴八年七月,曹睿不顾朝中众臣反对,从洛阳给三地发了三封密诏。   第一封被送往合肥,再由合肥某条秘密渠道,送达奔投入吴的隐蕃手里。   而第二封,则是送到镇守豫州和荆州的大骠骑将军司马懿手里。   密诏让司马懿自上庸领军逆汉水而上,与大将军曹真会于汉中。   司马懿看完密诏,长叹一声:“陛下权谋过人,但军略一事,却是略有不足。”   当年刘备派假子刘封与孟达自汉中顺流而下取上庸,就是欲与南郡的关羽南北夹击襄阳,把整个荆州囊括手中。   若关羽能再等半年,先让刘备在汉中立稳脚跟,然后南北两头并进,亦或者东吴没有背与蜀国之盟。   那么如今天下的局势,说不得就是另一番模样。   且前两年,孟达欲据上庸而叛,司马懿率军八日行八百里,突袭上庸,攻城十六日,这才斩了孟达。   能当上魏国的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又岂会没有注意到上庸与汉中之间这条水道?   这条水道极险,是一段根本没有人烟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顺水而下还好说,勉强可以通行。   但若是想要逆水而上,那就难之又难,更别说有诸多险地。   听说蜀人在汉中的汉水入口处,还修建了坞堡与烽火台,日夜都有士卒巡视把守。   真要按密诏上所言,领大军逆水而上,大败而归好歹还有个归,有去无回才是大事。   如今摆在司马懿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不奉诏,上疏力言伐蜀之难,劝说皇帝收回成命。   只是且不说他被外派领军前曾特意去找过刘晔,问其对曹睿的评价。   就是司马懿本身也是老谋深算之辈。   又岂会想不到曹睿之所以这般着急想要伐蜀的原因?   再加上浮华朋党一案,身为三河之地世家代表的司马懿,就更加小心谨慎。   哪会在这个关头去违背曹睿之意?   所以这另一条路就是按诏书上的意思,率军西进。   司马懿思索许久,这才慢吞吞地下令,开始让人大造船舟。   曹睿的第三封密诏,则是送到了长安曹真的手里。   曹真得知皇帝同意了伐蜀的建议,大喜过望,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出兵事宜。   时夏侯霸守月氏城,秦朗守汧县,杜袭守郿城,曹真坐镇长安,部下有雍州刺史郭淮、辅国将军鲜于辅、后将军费耀、征蜀护军戴陵等。   皆算得上是一时俊杰。   在座的还有两个特殊人物。   一个叫王冲,一个叫郭模。   王冲本是李严属下的牙门将,后来被李严所忌,惧而降魏,同时还给曹魏带去了曲辕犁的图纸。   也幸好这几年来,曹睿一直与世家在不断地斗争与妥协,所以曲辕犁并没有像大汉那样得到强力推广。   但曹魏有一个官府直接控制的部门,那就是官屯。   虽然自黄初以来,内地的官屯就(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