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背地里有人大骂曹爽,实是因为自他出任大将军掌朝政以来,做出了太多让朝中老臣失望的事情。 当初看他礼贤下士,名士称誉,还道他是在收纳良才,欲挽狂澜,扶倾厦。 谁知道半年后一看,被他收入大将军府中的人都是些什么玩意! 袖手清谈谁也比不过,实务治国……还是他妈的谁也比不过! 平日里装得跟圣人似的,一旦掌实权,就露出真实面目,争权夺利就像群狗抢屎,比谁都欢。 光明正大的拿官爵换钱财,换女人,换田产…… 真真是半点脸面都不要! 若是真有治国之才,那么就算是德行不修,那也就罢了。 毕竟天下尚未统一,不能太过苛求。 偏偏一个两个,看起来都是名声在外,实则全靠嘴炮在吹! 曹爽这厮才出任大将军多久? 整个朝堂,就被他和那些人搞得人离心散。 朝中的元老大臣,最早的是跟随武皇帝打天下,晚一些的,也是文皇帝当太子时就加入魏国。 他们经历了无数刀光剑影,深知江山是用刀枪剑戟和将士性命打下来的,不是跟人家嘴炮吹下来的。 要不然曹氏三代,何以会屡抑浮华之风? 现在蜀虏吴寇,屡屡犯边,国家有难。 你曹爽莫不是当真以为靠那些所谓的名士袖手清谈,嘴炮几句,就能让蜀吴的贼人幡然醒悟,卸甲倒戈来降? 当年跟随武皇帝打天下的老臣,还没有死绝呢! 曹爽与党羽所为,与其说是当着他们的面,糟蹋他们这辈子用身家性命打下来的江山。 还不如说是糟蹋他们这辈子的信仰——你家阿翁用身家性命打下了大魏江山,就是给你们这样糟蹋的? 所以有不少人在暗地里骂娘,也就不足为奇: 入他阿母的,大魏才开国多少年? 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副鬼模样? 再加上这些年大魏连连失利,让不少人在心里其实已开始积累了不满。 此时曹爽上台后的所作所为,终于让这些不满达到了顶峰。 这个时候,远在洛阳,与曹爽所作所为形成强烈反差的司马太傅,几乎就成了这些老臣维系自己信仰的最后希望。 相比于许昌的有人谩骂,洛阳城则是喜气洋洋。 自太傅想办法把身陷汉国的王双将军等人赎回来后——是的,赎,至于怎么个赎法,未知。 听说是太傅宁愿受尽骂名,也要从贼人手里赎回被俘的将军。 接着又有传闻,说是魏汉两国之间的边境开始变得缓和起来。 听说某些大家族名下的商队已经有办法通过两国的关卡。 这些消息在洛阳很快传播开来,让不少人拊额相庆: 蜀人看来是真的不会再继续东进了,至少这两年不可能东进。 太傅为保全洛阳,功莫大焉。 至于此举是不是有向贼人示弱之嫌——那大魏天子打算什么时候回洛(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