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朗知道冯刺史素来与李家交好——当然,不是那个蜀地李家宗房。 而是以前的蜀地李家六房,现在的平襄李家,再加上一个陇西李家。 这两个李家与冯刺史的关系,那是众所周知。 冯刺史连提两个姓李的,十有八九就是出自这两家。 在向朗看来,这些年来,平襄李家与陇西李家也算是为大汉立下了不少功劳。 现在别说是两个名额,就是额外关照十个八个名额,他也会装作什么都没看到。 就如同他装作没有看到正有些遮遮掩掩,试图在不引起冯刺史和自己两人注意的情况下,混入考场的马谡。 直到马谡的身影消失在影壁之后,向朗这才开口说了一句: “考课过后,幼常也当能恢复原名了吧?老夫总算是不必愧对黄泉之下的季常了……” 冯刺史轻轻一笑,略有戏谑的看向向朗: “向公怕是想多了。马幼常怕是没那么快就能恢复原名。” 向朗一愣,显然是没有想到冯刺史竟然会说出这个话来: “君侯……这是何意?” 冯刺史没有回答,而是转过头,扫了一眼他处。 向朗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正好看到站在远处观礼的吴国使团。 他心里有些明悟,又有些不敢相信,低声问道: “君侯莫不成欲有计于吴国?” 冯刺史“啧”了一声: “向公莫不是说笑了?大汉与吴国,乃是兄弟之国,互尊帝位,何来有计一说?” 向朗闻言,就是一怔,用疑惑地目光看向冯刺史:虽然你说的是事实,可是我总觉得哪里有不对劲的地方。 “大汉答应送吴国战马,所以吴国愿意拿战船来交换;只是这有了骑军,尚需骑将。” “故吾欲以统骑军之法,换取吴人操船之术,也算是公平吧?” 冯刺史悠悠地说道,“到时候总得派些学生过去学习吧?” 考课选才,冯刺史可以接受非学堂出身的人士参加——只要你有才干就行。 两汉数百年,可不都是这么察举人才过来的? 可是涉及到派往吴国学习造船或才操船这种事情,冯刺史只相信自己的学生。 “只是那些学生年纪多是尚浅,少谙世事,故吾欲派一年老持重,又善机变者,带领他们前往吴国。” 别的不说,就凭马谡出自“荆州马氏”这个原因,他也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向朗得知冯永的计划,当下喜上眉梢,若不是在大庭广众面前,他差点就要向冯刺史拱手道谢了。 “某代幼常谢过君侯。” 冯刺史看向向朗,意味深长地说道: “向公,你是知道的,吾可是连续十数载,投入了无数的钱粮,方有今日的南乡学院。” “从学院里出来的学生,那都算是我的宝贝,谁要是敢在此事上办砸了,到时可莫要怪吾心狠手辣。” 能从南乡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对冯(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