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假心真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消渴症?”   “对。”冯永点头,“就是消渴症。”   嗜甜不是什么问题。   只要有足够的锻炼就行。   就像关姬那样。   如果没有足够的锻炼,能管住嘴也行。   但这个时代,肉食肥膏之物,对人们来说才是最好吃的东西。   但身为皇帝,嗜甜又天天吃肉食肥膏之物,再加上酒色,那么三高找上门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后世的有钱人,特别是那些暴发户,因为饮食习惯,最容易得的病,三高就占了很大一部分。   恰好,冯刺史前世曾在有钱人的圈子里混过一段时间,所以对这个病自然就了解得多一些。   现在冯永就怀疑曹丕实际上是因为得了三高中的“高血糖”,最后引发并发症,所以才早逝的。   而高血糖和糖尿病及它们的并发症,在这个时代被称为消渴症。   当然,除了前面的前提条件,能让冯永怀疑曹丕有高血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曹丕自己所写的文章:   “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䣺,脆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   “真定御梨,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烦释渴。”   不管是说蒲桃还是说真定御梨,曹丕都不厌其烦地说它们“除烦解渴”、“解烦释渴”。   而消渴症有一个很明显的症状,就是烦渴喜饮,口干舌燥。   事实上,从曹丕本身的经历来说,他的身体没有理由太弱。   因为他从小就学会了骑马,十岁就开始跟随曹人妻南征北战。   当了皇帝以后,还经常带领大军到处游行。   取得的战果暂且不提,但长期锻炼下来,曹丕身体肯定是有底子在的。   而且以他迟迟不立太子,直到临死前,才匆忙立曹叡为太子的做法。   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他对自己身体的自信。   所以光是好色这一点,不足以说明曹丕的早逝。   当然,好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死了的曹丕对现在的大汉并不重要。   最最重要的是,高血糖这玩意是会遗传的。   而高血糖又常常伴随着糖尿病。   糖尿病会影响小蝌蚪的质量……   所以曹叡三子一女的早死,说不定还真与这个病有关。   一通而百通。   冯永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情报不是光要打探消息,还需要后期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   同时还要求有极高的敏锐性,把看似那些毫不相关的消息,串联成足以窥探对手意图的情报。   这个时代的谋士,或者高智商人士,很多时候干的就是这个。   靠的是天赋。   但冯刺史没有那么高的天赋,但他有这个时代所没有的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   经冯永这么一提示,张星忆也想起来了。   “曹叡的身体确实有可能一直不太好。陇右之战时,洛阳那边就曾有传言,说曹叡在长安病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