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绞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延熙四年四月,天气开始变得有些炎热。   魏国名义上的都城,洛阳,太傅府。   司马师步伐匆匆,拿着一份密信进入司马懿的书房:   “大人,南边来消息了,吴国兵分三路,大举北犯!”   “嗯?终于动手了么?”   手捧着书卷在阅读的司马懿,听到司马师的禀报,拿在手里的书卷没有丝毫的颤抖。   只见他抬起头来,神色不变:   “吴寇此次进犯,动用了多少兵马,可曾探明?”   司马师一边把手里的密信递过去,一边回答道:   “回大人,尚无准确数字,不过据探子得到的消息,有说二十万,有说三十万,乃至举国之兵的都有。”   “大人不如先看看从许昌传过来的密信,说不定里面有提及。”   司马懿放下书卷,接过密信,揭开上面的泥封,抽出信纸看出起来。   过了一会,他若有所思地捋了捋胡须:   “看来这一次,吴寇确实是声势不小,据从许昌探到的消息,王彦云(即王凌)上报说,仅仅是淮南,吴寇兵力就不少于十五万。”   从目前的情况看,吴国兵分三路北犯。   一路由孙权亲领,从巢湖攻合肥。   一路由诸葛恪率军攻六安郡。   而最后一路,则是由诸葛瑾、步骘领兵攻荆州的柤中(即后世湖北南漳)。   “大人,这可算得上是全面北犯啊!”   司马师听到司马懿的解释,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看来王彦云言淮南有十五万吴寇北犯,所言不虚。”   司马懿却是没有接口,他又细细地看了一遍密信,然后站了起来,来回走几步。   最后这才开口问道:   “陆逊呢?”   司马师一怔:“陆逊?”   “对,陆逊呢?若吴寇当真是举国来犯,那作为吴国诸将中最识兵势的陆逊,为何没有动静?”   司马懿一边说着,一边摇头:“这不合常理。”   若说起魏国中最害怕的吴国将领,非陆逊莫属。   吴国当真是举全国之兵来犯的话,孙权没道理放着陆逊此等人物不用。   司马师经司马懿这么一提醒,立刻就反应过来:   “大人是说,吴人有诈?”   司马懿呵然一笑,脸上有些许的不屑之色: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阵前行诡,理之所在。”   “更别说,吴人素来喜行诡诈之事,他们哪一次没有诈,反而是不正常。”   司马师一想也是,于是问道:   “那大人,我们要不要提醒一下许昌那边?”   虽然洛阳与许昌势如水火,但终究是同属魏国。   汉国也好,吴国也罢,都与大魏是死敌,不死不休的那种。   他们可不会因为洛阳与许昌不和,就会对他们当中的任何一方有所偏袒。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司马师还是懂的。   许昌那边真要出了问题,挡不住吴人,那么洛阳迟早也要背腹受敌。   没想到司马(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