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是在三国时代以前,就算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有组织有预谋对敌国进行倾销的活动,都是极少出现的。 反倒是货币战争很早就出现了——比如说管仲这个祖师爷玩的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等等。 原因很简单。 因为倾销需要大量的物资作为基础,同时还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直到对手相关方面的产业链被彻底击垮为止。 以古代的小农经济而言,大部分百姓能达到温饱,就已经是盛世,哪还有多余的物资低价去卖给对手? 季汉现在就是一个奇葩。 它有着领先魏吴两国的耕种技术。 在组织能力和对地方的控制方面,同样是远超魏吴。 同时内部还有一个极度渴望劳动力、原料、市场的兴汉会。 花娘子拿到了林邑稻种,并且在锦城周围试种成功,则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以兴汉会所控制的庞大资源,未来几年内,但凡合适种林邑稻的地方,肯定会迅速大面积推广。 朝廷可能会谨慎一些,但只要官府看到了兴汉会种植林邑稻的真实产量。 以季汉的组织能力和对地方的控制能力,相信也会很快紧随其后。 再加上这些年开了不少牧场,又可以提供足够的耕牛。 配合耕种工具的改进,这就导致了耕地不断地扩大。 再加上坐拥两个天府之国。 可以预见,季汉持续增长十来年,直到这两年才刚开始变得有些平缓的粮食产量曲线,在未来几年只怕又会再次迎来一波陡升。 这才是冯君侯对吴国荆州进行粮食倾销的底气。 毕竟……粮贱伤农啊! 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有对外扩张(统一)的强烈需求。 相比于用倾销的手段来控制敌国的粮食供应,货币战争反而是要轻松一些。 因为票子这玩意,是由季汉和兴汉会共同背书。 只要能用票子从季汉手里换取红糖酒类毛料乃至粮食等一应奢侈及民生物资。 那票子的面值就会一直坚挺——至少也会比吴大帝所铸的大铁钱坚挺。 他国发行的货币可以在一个国家境内自由流通,而且信誉和购买力远超本国铸造的钱币,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彻底丧失了货币主权。 后果有多惨,看一看大清晚期就知道了。 到时候,国内的财富会被他国随意掠夺,国家最后会彻底沦为他国的经济附庸。 当然,这只是冯君侯对吴国未来的假想。 能不能做到,还得看运气。 但荆州肯定是已经放到锅里,只要慢火煮透煮熟,就可以吃下肚子里。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以后的事情。 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汉家天子御驾亲临长安。 六月底的关中,草木茂密,再加上正在田地里成长的庄稼,让无边的大地入眼尽是墨绿。 野鹿、野猪、狐狸……不甘心退处边远地(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