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贾栩与郭淮的矛盾由来已久。 准确地说,是贾栩对郭淮不满由来已久。 认为郭淮太过胆小,在萧关一战中被蜀人打得丧尽了胆。 故曾在私下里不止一次抱怨郭淮畏蜀如虎。 如果说对面是冯贼时,还可以理解为小心谨慎。 那么在冯贼退出桥山之后,面对寂寂无名的贼将,郭淮居然还吃了对方的亏,简直就是无能至极。 军中主将多与部将有所不和,大概是魏国的军中传统了。 当年张辽与乐进、李典皆不和,但却一齐留在合肥防备孙权。 曹休与贾逵不和,两人又常常被魏主一齐派去与江东作战。 现在满宠与王凌不和,同时两人也是各领一军,守在扬州前线。 故贾栩与郭淮不和,倒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此时郭淮让贾栩断后,顿时让贾栩觉得对方是在假公济私,打击报复自己,所以自然大为不忿。 只是军令如山,郭淮终究是军中主将,贾栩不忿归不忿,却是只能听令。 一直用望远镜观察对面山头的姜维,立刻就注意到了魏军的大规模调动。 于是便与李球商议道: “吾观贼人动静,颇是诡异,怕不是要逃?” 这几个月来,姜维与郭淮交手多次。 姜维有兵精刀锐之利,郭淮独占兵多优势,彼此各有胜负,皆知对手不是易与之辈。 李球现在也算是坐兴汉会头几把交椅的人物,再加上又颇有几分才干。 换了平时,他未必会服姜维。 但兄长素来有识人之明,而且这一次亲自当面点的将。 再加上为了大局,他表面上没有异议,但心里其实是不服的。 在经过这几个月的共事之后,在见识到姜维以劣势兵力打得对方不敢轻易出动之后,他这才算是放下了成见。 所以在姜维断言魏贼有退意之后,李球没有出言反对,而是问道: “姜将军何出此言?” 姜维解释道: “吾观贼人此番动静不小,似有全军出动之像,若非准备出去与我等相战,则必有所图。” “然这数月来,我与贼人皆知,除非有援军到来,否则以各自手头这些兵力,皆不足以动摇对方营寨。” “故在我想来,贼人这般动静,不是大举进犯,十有八九就是要准备退走。” 李球听了,面露若有所思之色: “此次收复关中之战,丞相自汉中出兵,君侯又领军奔袭并州,莫不成是关中有变?” “此正是吾之所料!”姜维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天下能挡住丞相与君侯东西夹击者,又有何人?” “故此番必是丞相或者君侯有了进展,关中有急,故贼人这才不得不退出桥山。” 凉州军千里横跨大漠,已经算是世间难见的精兵。 就是自己,都没敢想到达九原之后,凉州军还有能力再次千里奔袭。 魏贼就更不可能会想得到。 关(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