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论虽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熟习汉文汉字,但为了能吃透冯郎君的新作,也是拼了老命,不但让张白逐字逐句地教他。 同时还日日诵读,就为了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甚至还拿此文来练字,务求能把它默写出来。 作为一个商人,秦论能从大秦跑海路到塞里斯国,并不能单单地归结到他的好运气。 当然,好运气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他的大胆与勇气。 还有那份大投机的心理。 冯郎君的新作,让秦论看到了投机价值。 现在他所缺的,就是一个投机的机会。 而且他知道,这个机会不会让他等太久。 进入五月的建业已经开始变得炎热。 孙权的心情因为炎热而变得焦躁。 也不知是王凌太蠢,还是两者之间关系不睦的传言不实。 反正派往北边散播谣言,挑拨王凌与满宠关系的细作,一直就没有传消息回来。 再加上内有隐蕃事件,诸葛直卫温等人没有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外有蜀国挟大胜之势,气势如虹。 这些事情,更加增添了孙权心里那种被困于牢笼的急躁感。 上火了就要败火,急躁了就要排解。 孙权排解心中急躁的方法之一,就是和别人谈谈神仙异士之事。 毕竟神仙没有烦恼嘛。 就连吴国资格最老的张昭,也没少和孙大帝谈那神仙之事。 然后有一次就被骑都尉虞翻喷: 不过都是死人而已,哪来的什么神仙?你们还说得这么嗨心?大伙以后都是要死的…… 搞得吴国排名最前面的两位大人物都挺没面子的。 当然啦,喷人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于是在孙大帝登基,大赦天下的那年,就连张白都在特赦之列,终于能回到吴郡老家。 偏偏就虞翻逆流而动,被流放到交州去了。 谈天说地,聊神仙异士这种事情,自然是要找见识多广的人。 恰好,秦论就去过很多地方,见识在不少人之上,而且也会做人。 所以孙权也没少找秦论聊天。 面对吴国臣子,孙权可能还会有所克制,不过多地谈及神仙之事。 但秦论不一样,他是海外来人,又不在吴国当官。 在他面前,孙权反而可以毫无顾忌地谈及海外之事。 皇帝对海外之事感兴趣怎么啦? 谁还没点好奇心呢? 和海外来人谈海外之事,那不是很正常的事? 而秦论作为一个合格的商人,顾客想要买什么,他肯定就要尽量卖什么。 更何况这个顾客权势非同一般。 只是这海外仙山谈的次数多了,就让秦论隐隐明白过来:这位吴国皇帝,只怕是有寻找海外仙山之心啊! 接着今年又发生诸葛直卫温被诛一事,吴国不少人都觉得皇帝有些杀戮太过。 但身为局外人,秦论反而更加肯定了自己心中所想。 甚至他还大胆猜测,两人十有八九还带(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