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7章 封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乡县的士卒黄崇已经接手一年,论起熟悉对南乡士卒的熟悉程度,他自信无人出其左右。   对于南乡县的士卒来说,日行六十里,那是很正常事情。   这算是一个很值得自傲的数据。   若抛去沙场搏杀的技艺不说,仅以行军论,这已经是属于精兵的水准。   但很明显兄长并不满意,从其来信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兄长打算趁着这一次,想要对士卒进行更进一步的测试。   李球和黄崇对视一眼,同时在心里想着:兄长对士卒的要求,当真是苛刻。   南乡士卒,平日里一日三食,在南乡的所有部门当中,伙食是最好的。   每个人白日里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不准许去做其他事,夜里则须上夜校识字。   所用的兵器,皆是精铁所制。   每人皆着皮甲。   若是换了其他县,别说是一千人,就是一百人,只怕也难以承担。   但南乡底子厚,再加上手里有矿,有牧场,再加上冶铁技术的改进,所以有足够的精铁,也有足够的皮革。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千人,只要经过几次沙场搏杀,那就一等一的精兵。   而且是与众不同的精兵,与孝武皇帝时的虎贲军羽林军有一处极为相似,那就是识字率极高。   即便是最普通的大头兵,至少也要能说个三七二十一或者四八三十二的乘法口决来。   因为学不会的要被饿肚子,甚至挨鞭子。   到现在,李球和黄崇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因为识了字的士卒,比不识字的士卒,别的不说,就单单能更快地听懂各种军令这一点来说,就足以把其他的士卒远远地甩在后头。   更不用说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军阵里如何站位,更快地学会掌握兵器,士气更加高昂等等。   再加上兄长留下来的操典规矩,南乡士卒,就越发地显示出与众不同。   但就算是再怎么与从不同,若是让他们连续半个月日行八十里,按黄崇的估计,虽说达不到“蹶上将军”的地步,一路上掉队的士卒少说也有两到三成。   兄长如此苛求士卒,究竟为哪般?   李球和黄崇皆是大为不解。   建兴四年一月,朝廷大朝会后,开始对南征将士论功行赏。   其中南中庲降都督李恢,因南征立战最多,被封为汉兴亭侯,并加派安汉将军,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最引人注目者,却非李恢,而是冯永与赵广。   冯永迁越雋郡长史,兼任益州典农校尉一职不变。   赵广以牙门将身份领千人,以李遗与杨千万为左右副将,驻守沮县。   一个是牧守边郡,一个是镇守边县。   只待准备完毕后,就去上任。   两人皆是未到弱冠之年,大汉能以这般年龄而掌此等地方重权者,唯此二人而已。   论功行赏的同时进行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大汉丞相以这两年人口滋增为由,决定重新清(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