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四年五月,吴国大将诸葛瑾在攻打柤中时病亡,后陆逊接手了吴国在荆州方面的进攻。 断汉水,清除襄阳水寨,让步骘在南边破柤中。 接着就是攻破襄阳南边岘山外围,最终把襄阳围了个严严实实。 正式攻打襄阳这么久,已是时至七月下旬,快进入八月了。 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正是在八月——夏末秋初的汉水流域,容易天降大雨,称秋霖。 所以出现山洪泛滥,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当然,延熙四年的汉水,还算是正常,洪水没有出现。 但在进入七月下旬以后,雨却是已经下了不少。 汉水的水面,也涨起来了一些。 原本就比襄阳城头高出不少的长安号楼船,借助涨起来的水面,更是显得巍峨高大。 待到入了夜,月底的月亮,如同一抹鱼钩,几乎在夜空里看不到了。 汉水染上了一层水雾,极薄极澹,似有似无,轻飏飏地飘来,似一阵蓬松的干土,让风吹得弥天旋转,灰茫茫白茫茫一片。 好似舞台上的纱幕,若明若暗、若隐若现。 再加上夜的黑幕,附近的山岭、河流和树木,连一点轮廓也显现不出来。 就算是城墙高大的襄阳城,也同样被掩盖在弥漫着水雾的夜色中。 在这个连月色都没有的夜色,长安号如同潜伏在汉水里的巨兽。 借着夜色的掩护,缓慢而又坚定地向着襄阳城靠拢。 这种举动,是一种极为危险行为。 因为长安号吃水太深,万一一个不小心,直接搁浅在水边还是小事。 真要是磕碰上江边浅水水底下的大石头之类,导致漏水乃至翻船,那才叫大事。 更别说是在这等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摸黑行船。 虽然说距离不远,但极为危险。 这也是为什么陆逊要等到今日才动手的原因。 襄阳城确实是临水而建,但长安号这等巨型大船,也不是说什么时候靠近城墙都是可以的。 只有等汉水涨起来,而且要涨到一定高度,才能一试。 陆逊此时当然没有在长安号上。 此时的他,正站在长安号后方不远处的出云号上,静静地看着长安号被夜色淹没。 没有人能看到他的脸色。 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有心情说话。 所有人,都在沉默地等待着。 等待长安号什么时候传回来消息。 对于吴国水军来说,夜里行船,本不是什么太过稀奇的事。 但要在夜里,把长安号悄无声息地靠到襄阳城下,那就是一个极为考验操船技术的活。 在底舱负责的水手,咬紧了牙关,鼓起了肌肉,不断地划动着船桨。 除了用双手,还有一部分是坐着,双腿用力,更好地发力。 他们就是控制着长安号前进方向和速度的人。 至于上层,两千全副武装的吴军士卒早就持戈而立,随时听令而动。 襄阳城头,除了角(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