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余安宁的采访让几位编辑非常满意,最后选择余安宁作为最先的报道对象。 周杰康作为此次宣传工作的对接人在得到几位编辑的回复后大喜,限于规定不敢给什么好处,但是一些干果小吃之类的送了几大包,并委婉的提出希望文章里能够稍微提下独一旅。 对于这样的要求几位编辑倒没有拒绝,反正是顺手的事情,又不会影响整体的宣传工作。可以预见,随着辽南的稳定,这里必将是兴汉军的一个新的热点,几位编辑很有可能会长期在这里工作,与各个部门和单位维持良好的关注是很有必要的。 反正只是顺带说几句,也没有违背事实和原则,何乐而不为呢? 余安宁的事迹登上最新一期的《兴汉月刊》,在兴汉军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特别是那些文人们,以前那些辽东的落难汉民在他们眼里就是个故事,或者是奏折里不那么详细的数据。现在活生生的一个例子摆在眼前,讲的又那么详细,其中的悲惨都流露在了字里行间,文人们的那股济世救民的情怀又被点燃了。 上书都督府的士人开始变多了,不过更多都是夸夸其谈,说什么直捣黄龙、救万民于水火之类的大话,实际的意义并没有多少。不过这也表明这些士人对兴汉军的认可,至少将兴汉军当做一盘菜了。 对于士人的投效,鲁若麟保持着乐观谨慎的态度。这些人是有着自己的理念和抱负的,能不能够为兴汉军所用还要看他们的培训情况。 没错,哪怕这些文人们自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富五车,但是治理理念不扭转过来,鲁若麟也是不敢用的。 小到一个组织,大到一个政权,统一认识和思想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等着你的就是无休止的内斗。所以哪怕鲁若麟急缺人才,也要经过培训,合格了才敢用他们,否则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辽南进入寒冬,鲁若麟也回到了济州岛,至少在开春战事来临前是不会过去的。他现在需要协调后方,为辽南输送更多的物资和人员,辽南那边由王大海坐镇,相信度过这个冬天是没有问题的。 回到济州岛的鲁若麟根本闲不下来,各个部门的头头脑脑们轮流前来汇报工作,对一些无法决断,或者需要多部门配合工作进行请示。哪怕是有办公厅协助,也花了几天的时间才初步理顺了大局。 鲁若麟并不是一个专权的人,相反,他对手下非常放权。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决策权,除非涉及到比较大的事情,一般鲁若麟是不会过问具体事务的,否则累都要累死了。 既然任命了那些部门主官,鲁若麟的想法就是要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自己把握好大局就可以。即使有人干的不好,那也可以随时换点,只要大局没问题,不会影响(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