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林子轩虽然针对张时川等人,却没有下死手,而是留有余地。 他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中国的电影市场,促进中国电影的正规化。 只要张时川等人加入电影协会,按照规矩办事,大家都是中国人,没必要闹得你死我活。 但张时川投靠日本人就触及到了林子轩的底线。 事实上,在中国有很多商人都和日本有贸易往来,这种事不是喊两句“抵制日货”的口号就能够解决的,其中牵涉到庞大的利益关系。 就拿林家从事的纺织行业来说。 日本纺织厂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出产的布匹不仅质量好,品种繁多,更关键的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布匹的价格。 质量好,价格低,各家店铺愿意进货,中国百姓也愿意购买。 这是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巨大困境。 以往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将会被淘汰,只有升级转型才能抵御日本纺织行业的冲击。 林家作为上海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在提高技术的同时降低成本,和日本纺织厂打价格战。 林子轩对此有切身体会。 国产的布匹质量不好,成本高,就难怪老百姓要购买进口的洋布了。 所以,对于那些购买日本货的百姓他无法指责什么。 和后世类似,不少人嘴上喊着“抵制日货”,其实家里用的都是日本产品。 自从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向日本开放多处通商口岸,日本商人大肆的进入中国,进行商品贸易,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链条。 这种事情林子轩想管也管不了,他只能保证在自己掌控的领域内尽量削弱日本人的影响。 电影就是他的领域。 中国的电影圈子并不大,他对张时川的华影公司下了封杀令。 林子轩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华影的电影都不能在他的影院放映。凡是华影的演员和员工电影协会旗下的电影公司都不会接收。 这就是要逼着上海电影圈子里的人站队了。 这一次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动真格的。 他在电影协会的会议上非常认真的下了死命令,三天之内还没有脱离华影的人,以后一旦华影倒台。这些人就不要想在上海从事电影方面的工作了。 有人私下里认为林子轩太霸道,已经超出正常商业竞争的范畴。 商场上一向讲究和气生财,如果彼此不是真的有深仇大恨,很少有这么死磕的。 但林子轩坚持己见,他要让张时川就算是有钱也找不到工作人员拍摄电影。 想想就知道。日本愿意出资金支持张时川拍摄电影,肯定是用来宣传和美化日本。 在这个年代,一旦牵涉到日本,就不再是个人恩怨那么简单了,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在封杀令的威胁下,有些人退出了华影,对这些人林子轩不会让他们失业,明星电影公司(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