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仟给北平的晨报和鲁讯都写过信,想要和雷雨的作者见上一面。 这些信件最终被转交到了冯程程的手里。 作为一个青年女学生,一个话剧爱好者,欧阳予仟的名字她还是听过的。 这可是话剧传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是最早一批进行话剧演出的演员。 于是,她给欧阳予仟写了回信,在表达敬意的同时,也说明了雷雨作者不愿意出面的苦衷。 欧阳予仟出身官宦人家,理解大家族的为难之处。 从雷雨这出话剧的细节描写就能看出作者的出身,不是官宦家庭,就是商贾之家。 不过他没有放弃,而是离开南通,前往北平。 他在南通的工作并不顺利,虽然开办了南通伶工学社,兴建了更俗剧场,可以带着学生进行实验性质的演出,可离他的理想相距甚远。 他想对戏剧进行一番改革,加入新的元素,但遭到了当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导致演出无法正常进行。 这让欧阳予仟认识到,想要达成他心中的想法,必须要有开放自由的创作环境,南通这座小城太过封闭保守了。 在中国只有诸如北平和上海几座大城市符合要求,也有能够接受新颖艺术形式的观众。 他原本还在犹豫,不想放弃这几年的心血,可当他看到雷雨的剧本之后,就知道必须要做出决断了。 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理想主义者。 在北平,他见到了冯程程。 欧阳予仟用自身的经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来说服冯程程,想要拉这个女学生入伙,成为话剧演员。 他是有私心的。 很明显,冯程程和雷雨作者的关系不简单,只要冯程程成了话剧演员,那么以后还会缺少好的话剧剧本么 他当年在日本组建春柳社,回国后又参演了无数话剧,最后成为了老师,教授戏曲表演,十几年的演艺经历有无数的好故事可讲。 女孩子最喜欢听八卦和爆料,冯程程也不例外。 欧阳予仟的故事就是话剧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而她有幸听到了最真实的内幕消息。 作为回报,她带着欧阳予仟来到了上海,把他介绍给了林子轩。 林子轩对这位话剧界的前辈颇为尊重,但他不会参与其中,一个是家庭的关系,还有就是这个时代的话剧提倡“以非营业为目的”的演出。 什么意思呢 就是大家演出话剧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传播思想。 1921年春,民众戏剧社在上海成立,发起者是汪优幼,主要成员有沈燕冰、郑震铎、陈大北、熊佛锡等13人。 剧社“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 同年5月创办了中国较早的戏剧刊物戏剧,这份刊物发行量极少,算是民众戏剧社的内部刊物。 他们认为看戏作为消遣的时代已经过去。 他们肩负的(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