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轩经过认真考虑才做出这个决定。 诺贝尔文学奖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它虽然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却是由一群瑞典文学院的院士评选出来的。 也就是说,这个奖项掌握在一小撮人的手中。 他们的评判标准并非只是看写作才华,还有很多的因素。 个人的喜好,对欧洲以外国家作者的偏见,以及政治因素等等。 林子轩过于年轻,还不到拿奖的时候,就算是入围也只是陪跑,所以他干脆拒绝了。 他想要提名并不困难,他相信,明年之后,他在世界文坛一定会声名大噪。 一旦《1984》这部小说在西方社会出版,无论是赞誉还是抨击,都会让他成为焦点人物。 到时候,诺贝尔委员会的那些人就不会对他视而不见了。 富有争议性的小说往往是作家成名的捷径。 比如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儿子和情人》和苏联作家纳博科夫《洛丽塔》等等。 《1984》正是这样的小说,自从出版之后一直备受争议。 对于林子轩来说,这或许是好事情,能够让他真正的扬名,和法国的罗曼罗兰,以及苏联的高尔基一样,成为国际知名的人物。 正所谓有人诋毁,就会有人热捧。 在西方,肯定有人因为这部小说把林子轩捧上神坛。 《蝇王》让他在西方文坛有了一席之地,《1984》就是一部封神之作。 当然,封神只是开始,想要神格稳固,他还需要继续写出更多的经典作品来。 这对林子轩来说,并不是难事,所以他对斯文赫定透露的消息兴趣不大。 林子轩给北平发去电报,申明了自己的立场,绝不能为了一个提名而牺牲国家利益。 为了避嫌,即便斯文赫定说了他的名字。他也会拒绝。 那位上海的史学家接到电报,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可是诺贝尔文学奖啊,就这么放弃了,即便不能获奖。有个提名也好啊。 他正在北平,身处漩涡之中,非常明白斯文赫定透露出来的消息给北平文化界带来了多大的震动,众人都在议论纷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其中,梁启朝的呼声最高。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领袖人物,在学问和资历上无人能及。 他这么多年收了不少弟子,结交了无数朋友,在中国文坛具有深厚的人脉关系,自然有人为他造势,就连新月社的不少人都对他推崇不已。 胡拾不在国内,提他的人不多。 刘半侬倾向于鲁讯,只是鲁讯在厦门,而且事情还没有定。 也有人支持林子轩,不过数量极少。这里是北平,不是林子轩的主场。 上次林子轩从国外归来,报纸上都在报道他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好像众望所归一样,其实,那只是报纸为了销量瞎起哄,当不得真。 那是媒体的意见,不(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