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汉葬歌(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朝时,除了封王拜侯的皇室宗族和大功臣外,朝廷官员中以三公九卿最为尊崇,其中三公则是百官之首。   司马,掌管天下兵马。   司空,掌管天下的水利、建筑。   司徒,掌管天下的土地、百姓户口。   禅让大典这一天。   文武百官早早便到了禅让台守候,而三公则会亲自去寝宫中迎接皇帝,一路随行到禅让台。   董卓掌控洛阳后,自封相国,地位尤在三公之上。司空常年空置,大权被董卓把持,他只留下司徒给王允,让他辅佐政务。至于司马,董卓封给了刘虞。   公孙瓒死后,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封袁绍为大将军,封刘虞为大司马。据消息回报,司马大人现在已经是个死人了。   所以,虽说是三公迎奉皇帝,其实也只来了王允一人。   数十个死士擦干刀口上的鲜血,守在了献帝寝宫外面,王允独自走了进去。   “司徒公,你们还是出手了······”   见到献帝刘协拉着皇后伏寿的手坐在正位上,有些愁然地看向他,王允跪拜道。   “让陛下和皇后娘娘受惊了。”   “陛下身边董贼的耳目众多,这等机密大事,我等实在不敢事先禀告陛下。”   “逆贼董卓现在正前往禅让台,请陛下和皇后娘娘快些换了便服,从宫中密道离开吧。”   刘协一怔,诧异道。   “没想到司徒公还知道长安密道?”   王允微微一笑,迎向献帝的目光解释道。   “皇宫在兴建之初就设有密道,此事除了皇室,朝中三公之中也是口口相传,只为应对如今这样的情况。若非十常侍之乱中洛阳密道已经暴露,或许当初就能带陛下逃出董贼魔掌了。”   刘协倒不是真责怪王允知晓了这个秘密,他还真没把这个密道看得太重。听到王允的解释,他轻轻叹息,有些茫然。   “可如今这天下,我逃出长安后又该如何自处?”   没错,堂堂皇室竟然到了要靠密道逃出皇宫的境地,那天下间到哪里才能算是安全呢?   “司徒公,我逃出去后,投曹操如何?”   王允有些语塞,但他还是开口道。   “曹操,我原本以为他是忠臣。可惜大错特错。”   “这些年我细细想来,总算是想明白了,曹操当初向我借刀,要杀的不是董卓,而是我。陛下,曹操乃是乱世奸贼,绝不可信。”   刘协点点头,朝中忠于皇室的早已所剩无几,王允、伏完可以说是他最亲近的人。这两人对他而言,如师如父。王允的话,他十分相信,他又问道。   “那刘备呢?”   刘备是汉室宗亲,和刘虞、刘焉、刘表的那种冷漠不同,刘备曾参与了诸侯伐董。而今刘备坐拥徐州,在诸侯中也有了一定实力。   谁知王允依然摇头。   “刘备,贤名远传,常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标榜自己,看似拥汉,实则是借(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