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 皮球划过空气的声音。 “差一点”,魏登费勒冲着李乔说,与此同时,他对李乔竖起大拇指。 这是克洛普在赛前训练特意演练的——李乔在40米以外吊射! “继续,乔,把成功率练到30%就行了”,克洛普说。 李乔冲着克洛普点点头,继续练习远程吊射,这种无对抗,无守门员之下的远程吊射有什么意义吗? 似乎是没有! 因为任何球队都不会有这样的训练科目,最大的原因就是——无用武之地。 但今天克洛普似乎对此特别感兴趣,他先是让多特蒙德首发球员里除了魏登费勒之外的其他10个人都练习吊射,再通过“成功率”进行淘汰,最后留下来的是罗伊斯和李乔两个人。 克洛普之所以有这样的灵感是因为他对拜仁的门将“诺伊尔”很了解,去年巴西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德国VS阿尔及利亚的比赛过后,“诺伊尔”创造了足球历史上一个全新的位置——门卫。 虽然那场比赛之后,“诺伊尔”红透了,但其实在克洛普看来,那场比赛很惊险,试想如果“阿尔及利亚”中场有一个吊射高手的话,那么输球的可能就是德国队了。 所以正对“诺伊尔”这一特点,克洛普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代号“诱饵行动”。 这个计划分为两部分——第一,把诺伊尔引诱出来,第二,精准的远程吊射。 这两部分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都很难,克洛普通过观看大量“诺伊尔”比赛的视频发现,当球在禁区弧一带的时候,“诺伊尔”特别喜欢出击,特别是半高球,诺伊尔的出击率是70%。 所以克洛普要求自己的球员本场比赛不下底传中,只要有机会就往禁区弧一带传球,把“诺伊尔”引出来。 另一点——吊射,克洛普选择了李乔和罗伊斯两个人,到时候有机会,其他人就把球往两个人脚下送。 安排好之后,克洛普反反复复演练自己的设想,渣叔知道对拜仁这样的强队,一板一眼的进攻是很难奏效的,所以他必须把工作做到很细很细,魔鬼往往隐藏在细节里,也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 在一次次的练习之后,李乔的成功率稍微高于罗伊斯,罗伊斯不服气,加了把劲,两个人似乎是较上劲了,这让克洛普很高兴,李乔来了之后,罗伊斯也变了,以前罗伊斯在队内是无可争议的核心,现在不一样了,小火箭有了不小的压力。 在基本满意之后,克洛普带队去到慕尼黑,多特蒙德和慕尼黑一北一南,球队不可能坐大巴,为了保证球员的状态,俱乐部特意租了专机护送球队去到慕尼黑。 多特蒙德全队提前一天到慕尼黑,这是因为需要参加赛前新闻发布会,否则的话,克洛普是想赛前到就行,那样可以减(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