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对不起我改主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签约仪式安排在基辅迪纳摩总部的新闻发布厅里。   到了现场李乔才发现“洛巴罗夫”口中的简单的签约仪式可一点也不简单!   现场不仅仅有球队经理洛巴罗夫,主席,主教练马什,球队队长“米列夫斯基”。   还有大批媒体记者拿着话筒随时准备提问,另外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也不时的按动快门。   李乔被这阵势有点吓傻了,自己还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但其实这番待遇并不是为李乔准备的,而是为球队刚刚在夏季转会期从摩纳哥引进的尼日利亚90后边锋“卢克曼·哈鲁纳”准备的。   年纪轻轻的“卢克曼·哈鲁纳”早在2008年就获得了诸如皇马,拜仁的赏识,此后他也代表尼日利亚参加了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可以说是年轻一代非洲球员中很有潜力的一名新星。   虽然“哈鲁纳”被称为新“奥科查”,但他能不能达到那种高度,很多豪门还是有疑问的,这也是欧洲很多豪门在签非洲年轻球员时非常谨慎的原因。   毕竟非洲球员因为个人纪律不佳,职业生涯往往是高开低走,最典型的就是塞内加尔的“迪乌夫”,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塞内加尔的“迪乌夫”一炮而红之后,来到利物浦(这笔交易其实是世界杯前敲定的)。   但是被利物浦寄予厚望的“迪乌夫”很快就迷失在利物浦的夜店中,难以自拔,很快就被认为是高价水货,是利物浦引援的败笔,此后也很快就被扫地出门。   正是因为豪门的顾虑重重,基辅迪纳摩才成功签下了这颗希望之星。   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卢克曼·哈鲁纳”本人少年老成,作为曾经尼日利亚U20国家队的队长,哈鲁纳和其他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非洲球员不同。   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很清晰的认识,他知道自己也许可以去豪门,但是现在去豪门自己只能打酱油,然后被扫地出门。   这种例子在足球世界比比皆是,比如伊朗球星“哈什米安”当年得到拜仁的召唤,为了一个豪门梦,哈什米安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拜仁,可是在替补席上坐了一个赛季的板凳,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光之后,他被扫地出门了。   试想作为德甲“波鸿”的绝对主力的哈什米安如果不是因为贪恋不切实际的豪门梦想,老老实实留在“波鸿”,那么也许他可以成为伟大的射手。   在这一点,他的前辈“阿里代伊”就看的比较明白。   另一个正面的例子是德国人“凯尔”,当年效力于德甲中下游球队弗莱堡的“凯尔”同时收到了拜仁和多特蒙德的邀请,可是最终凯尔选择了多特蒙德。   要知道当时的多特蒙德可不是今天威风八面的“大黄蜂”,而是快面临破产危机的球队,最终凯尔在多特蒙德站(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