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塞斯库对前两场比赛的首发基本还是认可的,但是卢塞斯库在执教成年队的时候用的是4-2-3-1,这是现在欧洲足坛最当红的阵型。 而顿涅斯克矿工青年队用的还是4-4-2,本来临时换阵是大忌(其实这也为顿涅斯克矿工埋下了隐患)。 因为队员们怎么站位,怎么跑位都是长期训练比赛形成的,这就是为什么不管多么大牌的主教练新到任一支球队,一般情况下具体管事的还是原来的助理教练。 那是因为人是说换就可以换,但是战术是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改变的。 比如巴塞罗那,无论是“里杰卡尔德”,“瓜迪奥拉”,“比拉诺瓦”,还是“恩里克”来当教练,整个球队的风格都是一脉相承的。 再比如“瓜迪奥拉”来到拜仁慕尼黑,很想移植巴塞罗那的那套打法,但是总的来说不是很成功。 战术和风格有时候就像队徽一样,已经融入了球队的血液了,这一切作为经验丰富的卢塞斯库当然很明白,可是他为什么执意要改? 那就是因为他看见了“舍夫丘克”,我们知道4-2-3-1,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个是那个“2”,也就是腰杆要挺直,如果没有好后腰,那就不要给我4-2-3-1。 另一个重点就是一个好的中锋,比如当年葡萄牙的“阿尔梅达”那样的中锋。 其实放眼整个欧洲足坛,好的中锋真是稀缺资源,这就是为什么伊布,卡瓦尼这样的好中锋价钱那么高的原因。 所以当卢塞斯库看见“舍夫丘克”的时候,眼前一亮,感觉找到宝了,明知道临时换阵是大忌,也想这样用这个高中锋。 卢塞斯库不知道的是虽然首发的11人他都没有换,可是这么改阵型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说。 此时顿巴斯竞技场的大战一触即发,顿涅斯克矿工的首发名单也最终敲定了。 门将:皮亚托夫。 后卫从左到右依次是:博古什,科帕,尼科利塔,朱尔。 两个后腰是乌克兰本土的斯尔纳,约翰杨。 左边锋是巴西人洛佩斯,中间的前腰是10号队长达里奥,右边锋也是巴西人科斯塔。 单前锋舍夫丘克。 在成年队级别的乌克兰国家队,基本上就是基辅迪纳摩的球员加顿涅斯克矿工的球员约等于乌克兰国家队。 在青年队级别其实也差不多,把外援除去之后,基辅加顿涅斯克也等于汇聚了乌克兰足球所有的精华。 所以这样的一场比赛确实是万众瞩目。 更衣室里,马什在做最后的部署,基辅这边本场比赛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除了李乔顶替谢马克首发。 但是有一点是出人意料的,那就是马什一改前两场比赛的保守战术,准备在本场比赛大打攻势足球。 这一点不仅出乎卢塞斯库的意料,也让基辅的队员大(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