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万里,却不见任何的阳光。 时值雨季,清江阴雨绵绵,两岸阳光微拂,春风怡人。 今年的清江,又是江中雨,两岸春的神奇景色。 水流因为雨季的到来显得湍急了点。 不过依旧有大量的战舰划破碧波,在徐徐北风的作用的,毫不费力的朝着北面前进。 “唳!” 江畔一声苍鹰鸣叫,盯着沉重的湿气,一头鹰快速抵飞速的落在船沿上。 侍卫一看是信鹰,连忙取下鹰腿上的信,根据记号,转交给了西厂。 西厂收到后稍微一翻译,立刻匆匆朝着皇帝的旗舰送过去。 此时的杨定正在不停的批阅来自五羊城的奏报。 最近五羊城附近的府出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伤残退役而无缘北伐战争的老兵,拿着退役费用和银行贷款,在直隶州买房买地受阻了。 原因竟然是直隶州的土地几乎被买了。 他们有着直隶州的户籍,却买不起直隶州的土地,弄得直隶州内的老兵跟地主租种土地,结果地主开的价格高了,弄得他们怨声哀哉。 夏千秋听到老兵们的抱怨以后,就整理成奏折送了上来。 叫杨定拿主意。 可杨定有什么办法?直隶州的土地现在不买,未来肯定越来越贵。 现在直隶州的地价,堪称全国之最,一亩地最低都能卖到八两银子。 并且八两银子还是邻近其他州,不在必经之地的荒地。 通常以荒山居多,雨林地貌的靖国,水土流失严重,开发成本高昂,许多老兵都是伤残人士,这一笔巨额的开发费用,就能逼得他们望而却步。 也就是如此让很多老兵空有爵位,却没法实现土地的免税,还得跟大地主们租地的奇特现象。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地主们的土地数量过多,如果按照阶梯的地税法,单单论收税政策,就能逼得他们倾家荡产。 于是,这群人想尽一切办法避税。 分家分户都是小事,还有一些地主想搞合作社。 然后将那些没有土地的老兵纳入合作社内,用他们的名义去避税。 要知道靖国如今正在大搞合作化,并且合作社的免税名额,是根据所有的合作社成员总额度计算的。 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让数额能好计算。 且让规模化生产成为靖国的主流。 不过,平民的合作社却不带地主们一块玩了。 当然,更多的还是地主和世家之间,刚开始都瞧不上普通老百姓能干出大事业来。 但这半年一过,合作社下的平民一个个都富了起来。 看得地主们无比眼红,想要加进去却没有人愿意这群老爷进来。 加之,合作社的对于底层的百姓而言堪称生产利器。 杨定找了不少朝臣,群策群力,终于确定了合作社的收入模式为:多劳多得+工分季度奖+股份分红的方式。 即根据每个人出工的时间,进行时薪量化(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