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76躲清闲的陈主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7章76躲清闲的陈主任   经过阿尔法粒子轰击之后的硼晶体,会释放出一束能量颇高的中子流。   这种东西当初被博特放进磁场里走了一圈,发现不会在磁场环境下发生任何偏转,前进路线仍然保持着笔直的一条线。   所以这些射出来的中子就被博特误认成为了是能量很高的伽马粒子,因为这可是当时的物理学家们唯一能够确定的一种电中性粒子。   至于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卢瑟福一直以来都曾设想的那种原子核里的一个电中性粒子,博特根本就没往心里去,也不认为他们说了这个东西是所谓的中子。   毕竟这只存在于英国人的想象之中,截止到他发现为止,人类也没找到中子的踪迹。   为了保守起见,就只能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轰击出来的这束粒子流,是日常中常见的伽马粒子。   后来,小居里夫妇复刻了博特的实验,并且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现象。   他们的实验器材比博特的更加优秀,较为精确地测量出来,这种高能“伽马粒子”的能量,大概在五十兆电子伏特左右,远远超过当时已知的伽马粒子当中的最高值,几兆电子伏特。   然后他们夫妻二人更进一步,利用阿尔法粒子轰击轻原子核产生的这种高能“伽马射线”,继续攻击石蜡等其他物质。   石蜡的化学式为CH的一种烃类混合物,虽然不是晶体,但里面富含有大量的氢原子核。   用这种高能“伽马射线”继续轰击石蜡之后,会从里面轰击出大量的质子,也就是说把石蜡当中的氢原子从内部打出来。   对于其他和石蜡一样的富含氢原子的物质,经过高能“伽马粒子”轰击之后能够产生同样的效果。   对于这个现象,小居里夫妇给出来的解释,是这同样是一种类似康普顿效应的存在。   入射的高能“伽马射线”,和石蜡当中的电子发生碰撞,把能量转移到电子上面,使之获得足够高的动能,然后再把石墨当中的氢原子核,以质子的形式轰击出去。   然而问题再一次到来,入射的高能“伽马粒子”,能量至少在五十兆电子伏特以上,但是出射的质子能量,只有五点七兆电子伏特。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都几乎有十倍左右,差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现有的理论,无论如何都解释不了这个诡异的现象。   小居里夫妇又像博特一样,强行给自己做出来的这种奇怪的实验现象,利用当前物理学家们掌握的知识,给出了一种“合理”的理论解释。   当然,除了博特,他们二位还受到了一位物理学前辈的干扰。   这位前辈不是别人,正是北欧物理学的急先锋,玻尔。   似乎越是有名的物理学家,他们的心里面就越有一颗忘不掉的“朱砂痣”,爱之深,恨之切。   对爱因斯坦来说,(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