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这个概念所需要的最低智商是多高呢? 按照圣逐的界定标准,地球上就存在三个不同物种创造的文明,以及数种没有发展出文明、但具备基本文化概念的亚智慧生物。 其中,够得上“文明”标准的,就有“智人”和“白蚁”两种。 在巴西靠近赤道的区域里,有一段大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个面积接近大不列颠岛的一倍还多,是日本岛的一半以上。 而在这一块区域里,白蚁的文明已经延续了至少4000年。 这还不排除更古老的蚁丘已经坍塌的情况。 日本北海道石狩海岸上,一块约有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规模比巴西小得很多,但是对于蚂蚁来说依旧很庞大的巨型巢穴群。 这“一个”巢穴,“一个”群体之内,就包含了上百万的蚁后。 甚至按照人类的眼光来看,这些白蚁和蚂蚁都快够得上“文明”的标准了。 它们具备城市聚落,拥有原始的农业与建造业,能够将部分关于生存的信息通过某种方式世代交替。 它们和人类的唯一区别在于,作为真社会性生物,这些小家伙不需要“共同想象”来维持群体成员之间的协作。 出于对宇宙中其他真社会性智慧生物的尊重,圣逐将这类小小的节肢类帝国,也归入了“文明”的行列。 但白蚁却连亚智慧生物都不算。 哪怕将超个体的算法也计入其中,白蚁也依旧只是“非智慧生物”,距离亚智慧生物还有相当的距离。 而鲸—偶蹄目鲸豚类的中,就有数种亚智慧生物已经发展出了“文化”这一概念。 以“虎鲸”为例。 不同的虎鲸群体会具有完全不同的饮食习惯,存在方言,甚至对鲨鱼的态度也有天差地别。 某些虎鲸群体会主动猎杀鲨鱼,而有些则会最大限度规避鲨鱼。 它们也知道如何用“语言”去传递自己的感受,甚至知道如何用语言描述自己见到的猎物。 尽管鲸鱼的绝对脑容量很大,但是相对脑容量不足,庞大的脑大部分都用来指挥肉身,所以单个的智力远不及智人。 另外,它们也只发展出了原始的文化,而没有文明。 就好像智人,天然的数字直觉,只能数到5,但是通过文明的时代积累以及后天的训练,少量智人能够理解一种名为“高等数学”的杂技。 鲸鱼却没有这类迹象。 另外,有记录显示,黑鸢(Milvusmigrans)与褐隼(Falcoberigora)层在澳洲北部造成野火扩散。 理论上鸟类已经拥有足够的记忆力去模仿学习。 澳洲野鸟的纵火行为不是本能,而是“燧鸟氏”开窍之后跨物种学习的结果。 这种相互学习的能力也很接近“文化”的下限了。 只不过随着澳洲陷入黄道面以南,这一(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