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受伤,这是重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会出现的现像,如今各种技术不成熟,经验不丰富,怎么可能会没有意外? 之后,吴长庆问徐奥文,有多少受伤致残的人,以及受伤致死的人。 徐奥文是个人精,看到吴长庆的神情,便知道瞒不住了。 非要把皇帝当傻子忽悠,下场更惨。 所以,他只能如实交代。 “前年共有四十三人致残,三人不治身亡。去年工厂规模扩大了一倍,但伤惨人数下降到了三十二人,没有人死亡。” 徐奥文说道,他还在试图证明自己是有进步的。 而且他说的数字也是有点猫腻的,什么叫残疾,这个没有标准。 在吴长庆看来,断了几根手指也算是残疾。 但在徐奥文看来,只有丧失了生活能力,那才叫残疾。还能走路,还能自己生活,那都不算残疾。 吴长庆没有时间去验证徐奥文的话,真要这么做,一个徐州他就得待上好几个月。 这种事,基本上都是情报局去负责,最终查到的数字只要不是相差太离谱,吴长庆也不会去计较了。 说白了,吴长庆问起这个事,不是要来调查徐奥文,只是表达一种态度,让下面的人知道他很在意工人的健康状况。 释放了这种态度,那些懂事的人,以后就该抓一抓这方面。 如果无视皇帝的态度,那么以后皇帝可就有理由处罚他们了。 在徐州,吴长庆做出了重要的指示,要求以人为本,不能单纯的追求发展而罔顾工人的生命。 对于在意外中受伤致残的人,必须妥善处理,保障其后续的生活。 吴长庆的这些讲话得到了各国大使的赞扬,不过他们心里却在庆幸。 他们希望吴长庆能多下一点这种类似的政策,让大华的钱财投入到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中去,这样用来发展的钱就会变少。 而他们的国家,则可以利用无限制的压榨工人,来进行弯道超车。 虽然,这个弯道能超的不多,但能追一点算一点。 至于工人的死活,这个他还真不在乎,以前不在乎,以后也不会在乎。 吴长庆的话被御用记者记录了下来,然后立即用电报发到南京,登报。 这份指示,自然是获得了工人阶级和底层人民的称赞。 那些大资本家虽然有点点不满,但是他们也不敢表达出来,否则就要犯众怒。 当然,也有些良心未泯的大商人,在看了这篇报道后,决定稍微改善下工人的待遇。 毕竟,他们赚的已经足够多了,也该追求下好名声了。 就像以前的富人喜欢修路修桥和建学堂一样,那都是为了追求一个好名声。 虽然依旧是为了他们自己,但效果却可以惠及其他人,依旧值得肯定。 改善下工人的待遇,一来能够得到工人夸赞,二来也是在响应皇帝的号召,算是表了忠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