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叛乱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严进写好了弹劾的奏折,派人送去了韶关府,也送了一份去南京。   他当然没有权力直接撤了甘鹿林的职,只能向上举报,然后等待上面的命令。   但是严进做事还是不够谨慎,要知道南雄可是甘鹿林的地盘。   那些人向严进报信高密的事,早就有人去汇报给了甘鹿林。   这让甘鹿林很无奈,这种事情防不胜防,除非他能完全控制全县人的嘴巴。   事情最终还是败露了,这让他很郁闷。   等上面的人知道,肯定会撤他的职,治他的罪。   甘鹿林自然是不甘心这样的结果,所以准备放手一搏,派人去了截杀送信的人。   同时,他也制定一个让严进假死的计划。   这些都是甘鹿林的无奈之举,所以计策也根本谈不上高明。   最终,严进确实是被他弄死了,但事情也败露了。   去截杀信使的人,并没有成功。   负责送信的驿站,并不隶属文官系统,而是属于军方管辖。   甘鹿林在南雄的民政上是一手遮天,但在军事上却一点也插不上手。   知道事情注定会败露,甘鹿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开始联络南雄以及南雄周边的地主,要求所有人集体造反。   通过造反,逼迫朝廷妥协,对他们进行招安。   甘鹿林想的比较简单,他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高,甚至都不需要朝廷给出什么补偿,只需要朝廷承认现状,维持以前的状态就可以。   如此简单的条件,朝廷很大概率会答应。   他这种思维,典型的还停留在大明时期。   以前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叛乱,朝廷也是以抚为主,以剿为辅。   只要叛乱区愿意接受招安归附,朝廷往往也乐意接受,不愿意打仗。   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他们可都是被招安过,然后又复叛。   也不止是他们,以前绝大部分的叛乱,只要叛乱者没有打出要称帝的口号,一切都好商量。   毕竟,从本质上来说,他们这种造反,其实和聚众闹事差不多,只是程度不一样。   都是以获得某种诉求为目的,并没有说要推翻大华。   在甘鹿林看来,这种程度的造反,并不是和大华彻底撕破脸。   只要能够抗住大华军队的一些进攻,让中央朝廷感觉到头疼,他们就有资格和朝廷坐下来谈判了。   这种想法,放在大明时期完全没问题。   但是,时代变了。   如今的大华,已经有能力镇压任何叛乱,他们不需要向叛军妥协。   以前的大明那是内忧外患,不想和叛军与清军双线作战,才会有所妥协。   而现在的大华,可没有这种问题。   虽然现在的大华是多线作战,却不存在缺钱发不出军饷的状态。   甘鹿林的串联很成功,毕竟他在这一带的威望很高,而且那些地主也确实不愿意把自己手中的土地白白交出去。   有县令这个官员带头,他们的底(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