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上,吴长庆发现了不少的好东西。 这也坚定了他要启发民智,依赖民间人才来推动科技发展的决心。 人多力量大,他一个人哪怕是有系统,也不可能比得过芸芸众生的力量。 随着教育的普及下去,民间肯定能够冒出更多的人才。 而他,则只需要扮演一个引导者,关键先生的责任。 比如,在一些重大科技领域提供帮助。 最后上场的发明家是吴长庆的学生,费裕丰,一个不逊色冯献锺的天才。 很早以前,吴长庆就指点了费裕丰往电学方面研究,并指导了其一些基本的理论,以及各种研究方向。 就差没直接兑换一台发电机给他了。 但是,哪怕是提供了这么多帮助,从无到有这个过程,也依旧是无比艰辛,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当中的各种困难。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如今的费裕丰终于是略有小成,被吴长庆叫到了博览会上来展示。 费裕丰让人拿上了一些稀奇古怪,商人们都看不懂的东西上来。 然后讲解道:“大自然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能量,本质上和雷电一样,只是功率远没有雷电那么大。 陛下将这种能量命名为电,电其实无处不在。毛衣摩擦之后可以吸附一些碎削,就是一种静电的作用。 两种不同的金属间靠近,之间就会有电势差,从而产生电流......” 这些话是讲给那些富商听的,但实际上也不是。 毕竟,这些话对于那些富商来说就是天书,听的完全是一脸懵逼。 费裕丰的那些话,比那个发明永动机的章邯说的更加难以理解。 费裕丰说了半天,也拿不出点‘电’来给大家看,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太费脑了。 他们以为,吴长庆很快会让人把费裕丰带走。 但是,他们再一次失算了。 吴长庆很耐心的听着,其他富商一看吴长庆这模样,也是连忙跟着认真听起来。 哪怕是听不懂,但起码样子要做出来。 否则,岂不是告诉别人自己听不懂,告诉别人自己是傻子? 费裕丰讲解了一番之后,正式开始了演示。 他所弄出来的东西,就是伏打电堆。 在不同的金属间夹杂一些盐水浸泡过的纸,两块金属间就会产生电势差。然后把多个这样的东西堆砌到一起后,电势就能叠加到一个可观的程度。 这就是所谓的电堆,也是最原始的电池。 通过伏打电堆,费裕丰得到了较为稳定的微弱电流,这些电流在通过电阻极大的钨丝时,钨丝发出了微弱的红光。 至此,演示完毕,商人们一脸的懵逼。 就这?就这? 说了那么多玄之又玄的东西,最后就弄出点这种微弱的反应? 他们很想脱下自己42码的布鞋,指着费裕丰问,这玩意有什么用。 就那么点微弱的红光,比起煤油灯来(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