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张献忠的部下出现了逃跑情况。 不是一个兵一个兵的跑,而是有将领带头,组织起一整支部队的逃跑。 这些人都看明白了,跟着张献忠死路一条,还不如趁机逃跑。 无论是去落山为寇,还是去向大华投降,下场都比继续跟着张献忠要好。 次日,等张献忠准备再次攻城的时候,却发现军中直接就少了四千多人。 相比起他十几万的部队,四千人好像不少。 但问题是,逃掉的那四千可都是他的精锐。 他攻城,就指望着这些老兵呢。 一下子逃了四千人,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他甚至想要放弃攻打重庆,一路去追击那些叛徒。 但是,仅存的那一点理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只能让大华捡便宜。 “我们按计划攻城。” 张献忠咬牙道。 于此同时,在三十多里开外,陶东成的部队已经朝重庆奔袭过来。 他的部队分成了三个部队,把张献忠能够逃跑的方向全部给堵死。 大西军在西面展开了突然袭击,一开始,他们确实取得了比昨天更漂亮的战果,差一点都有人登上了城墙。 毕竟,华军在这边部署的兵力确实是没有北面那么多。 兵力不够,火力就不够。 大西军拼着大量的伤亡,疯狂的攀爬着。 但是,爬城墙这个阶段,也是攻城当中最艰难的阶段。 华军靠着手榴弹,硬生生的挡住了大西军的这一波攻势。 不过,匆忙之间,华军也把手榴弹给用了个七七八八。 而大西军的第二波攻势也随之到来,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候,北面的援军赶到。 负责攻城的孙可望看到守城的援军出现,差点就从马上摔下。 他知道,一切都迟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大西军中还收到外围斥候的消息,说是华军里的陶东成部,距离他们已经不足五里地。 “废物,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汇报军情?” 张献忠拔出了刀,对准了前来报信的斥候。 他最害怕的莫过于后方的华军主力,所以他在后面布置了很多的斥候,防止被华军靠近。 他的计划中,必须时刻和华军保持五十里的安全距离。一旦华军靠近他五十里,他就要带人启程继续流窜。 但是,这一次,华军竟然逼近到了五里,他才收到消息,这让他如何不气。 五里的距离,他能不能逃掉都是一个问题了。 而且,即便是可以逃掉,大部队肯定也是保不住。 “陛下饶命,全因敌人斥候的马匹都是汗血宝马,而且敌人还有可以在马背上射击的武器。我们的斥候,基本上都在逃回来的路上被杀。 若不是有一个斥候托着中枪的身体逃回来报信,我们直到现在也无法掌握敌人的消息。” 那个报信者连忙解释道。 他说的都是(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