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第二次朝议。   争议的问题,依旧是土地改革。   相比起上一次,这一次表态的官员就更多了。   有的坚决反对,有的表示需要从长计议,有的则是选择支持。   相对而言,反对的人要多一些。   毕竟,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属于这个一个阶级。   这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再危险也要争。   面对这种情况,魏子文发话了。   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吴长庆的解决方案,分梯次税收法案。   这个方案一出,让反对派和中立派都小小的吃了一惊。   因为,这个方案听起来非常精妙,怎么看都不像是临时想出来的,有点像事现已经准备了许久的计划。   很多方面都考虑的很详细,反对派面一时半会儿,甚至找不到该方案的问题。   再联系下魏子文的身份,很多事情就呼之欲出了。   这哪里是他魏子文的建议,分明就是吴长庆的妥协方案嘛。   反对派的人都要吐血了,这实在是太欺负人。   皇帝那边是精心策划,一环接一环,准备充足。   而他们反对派,却是一直在仓促应对。   临场对付有准备,他们自然是要吃大亏。   一时之间,他们甚至都想不到好的说辞来反驳。   面对这个方案,反对派自然是依旧不满意,如此征税制度,和强行免费分配土地相比,也强不到哪去。   虽然形式不同,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大地主们手中的土地会转移到贫民手中。   手段看似温和了许多,但这没有意义呀。   他们的核心诉求就是,保住大地主手中的土地。   土地没了,就是输了。   但是,虽然他们不满意,但反对的态度也没有之前那么激烈。   一方面是词穷,另一方面也缺乏硬刚的底气。   不管怎么说,皇帝都进行了一次让步。   想要商量出一个结果来,己方也就必须做出些让步,就跟菜市场上讨价还价一样,互有让步才能进行的下去,最终达成妥协,完成交易。   要是他们还继续坚持之前的态度,恐怕皇帝就要掀桌子了,那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想要还价,也不能随便还。   还得多了,没办法继续往下谈,还得少了,又容易吃亏。   这种本来应该花时间研究,但现在却处于辩论中,没时间给反对派去研究。   这种时候,就考验官员的能力了。   “为了保证地主的私产权益,同时也为了提高生产积极性,臣认为可以继续保持地主对土地的所有。   但是,通过政令规定,让地主将其土地承包给其他百姓租种。百姓缴纳固定的租金,多产出的粮食,全归百姓所有。   这样,百姓为了提高收入,也会更加用心的耕种。而地主,也更容易接受这个方案,不至于出现大的反弹和动荡。”   钱谦益亲自下场,提出了他的妥协方案。   这个方案中,会让地主(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