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争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的日常   次战。   辅南偏将军假司马秦狼,对阵护军别部右司马孟获。   孟获领三千西南犀甲勇士,入选白毦。   须知,与蓟王和亲,虽只十夷王。然三南多过百夷,种辈炽盛。麾下犀甲勇士,多至十万众。于十万众中,择选三千。精锐几何,可想而知。   二军出场。   白毦精卒,一色墨龙鳞,涂搪瓷鬼面。腰挎雁翎百炼,肩背凤羽千锤。长短二刃,化繁为简。怒锋劈下,人马俱碎。为何无盾。只因身披甲胄,刀剑无伤,坚若龙鳞。板楯无用。   眼前这支无当飞军,身披吞光秘环铠,盔缠斑斓虎豹皮。   然随身兵器又与先前,诸多不同。肩背斑斓虎纹盾,手捉百炼羽纹(吴)钩。   “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弯刀曲刃,故名“钩”。《汉书·韩延寿传》:“作刀剑钩镡。”注曰:“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   胸前未置革带、飞镖。却不知为何。   双方演武场中,摆开阵势。   因对阵白毦,无弓弩手。故无当飞军,捉双钩,不取身后盾。   先前一战,白毦并飞军,强弱尽显。二次对决,已无秘密可言。   白毦重装武卒,乃辅汉大营中流砥柱。惊涛骇浪,不动如山。   飞军战技百出。以长击短,持强凌弱。堪称无当。   三通鼓罢,鸣镝射空。   白毦精卒,长刀如林,次第向前。   无当飞军,挥舞双钩,怪叫连连。   相距一刀之地。白毦跨步扬刀,作势欲劈。却见对面飞军,猛鼓双腮。   “噗——”   乌光一闪,正中眼眶。   一时酸涩难忍,泪流不止。   “泪目既负。”边裁举旗,以示离场。   “口中何物?”看台观众,议论纷纷。   便有人忽醒悟:“定是吹矢!”   吹矢,又称吹针,吹箭。形似竖笛。内藏毒针,鼓气击发。多为竹筒制成。长者数尺;短者数寸,可含入口中,不显于外。   闻吹矢好手,能仅凭一口气,乃将短矢吹出五十丈外,击中蝇头小物。   同袍演武,自不可用毒针害命。改为泡水黄豆。软而无力。亦不会损伤眼球。   白毦唯一弱点,便是半面罩。   前后两场,皆被无当飞军利用。谓百密一疏。真刀真枪,生死搏杀,后果可想而知。   若遇实战,猝不及防,必有折损。蓟王当机立断,命将作寺打造全面罩。并于搪瓷鬼面,镶嵌清钢琉璃镜。谨防祸从眶入。   毒针入目,见血封喉。此战,无当飞军胜。   假司马秦狼,为幕府扳回一局。得“演武器六”。   幕府封国,二方对垒,有胜有负。尤其无当飞军出战,令人耳目一新。蓟人一日千里,新奇之物,层出不穷。行军列阵,亦循此例。   三日战罢。共出六旗演武器。各有其主。街头巷尾,热议不减。因出阵多为司马,故(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