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义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的日常   蓟王乃汉室宗亲。于汉家天下言,乃是主。   故不在六雄之列。   “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注曰:“不世者,言非代之所常有也。”言指,非一世所能有。是谓罕有,引申为非凡。   此语与稍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异曲同工。庸主不能用良臣。“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于是《荀子·王霸》:“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   《商君书·修权》:“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便是许攸所言,“投君之所好,毋投君之所恶”。   如何规范?   是故,“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权”。   法,王法也。约法三章前,需先为人主。如何为王?义立而王。于是,『王法,立义也』。用后世话说。王法,必须惩恶扬善,维护公平正义。   足见,诸子百家,儒、法、道。义理皆是相通的。   董侯机敏。   与王太师,一问一答。看似童心未泯,却令殿中百官,各有心得。   如二袁,不过六雄之一。蓟王却是雄主。刘景升,甚至不在六雄之列。如何与雄主并列?若一意孤行?必激蓟王怒。若无蓟王,忠君之事。甄都顷刻间,飞灰湮灭。何必二袁来攻。   百官心思各异?朝堂一时落针可闻。   便是曹太保?亦不敢轻易触蓟王虎须。   董侯眼中?一闪得色:“荆州之事,当做何为?”   尚书令桓典,持芴跽奏:“回禀陛下。臣?窃以为?先除淮南袁术,可解荆州之危。”   桓典一语道破,关窍之所在。袁术好比一颗獠牙?深嵌关东腹地。只需逐走袁术?江北防线?上下通连。足可防江东逆袭。更有甚者?淮南乃合肥侯封国所在。若能被甄都所据?可灭江东嚣张气焰。   “何人可除袁术?”董侯顺势发问。   “先前?卫将军曾掘环渠,火攻寿春,逐合肥侯过江。”不其侯伏完,持芴跽奏:“何不令卫将军,再除袁术?竭尽全功。”   卫将军曹操?兼领司隶校尉。亦是三独坐之一。闻此言?曹孟德眼中?戾芒一闪。   不等曹太保,朋党反驳。董侯居高下问:“卫将军,以为如何?”   “臣?愿往。”曹操不动声色,持芴而跽。必有人阻拦,何须自辩。   “曹太保,意下如何?”董侯又问。   果不其然。“老臣,窃以为。乱臣贼子,尚未诛尽。卫将军需护甄都周全,不宜轻动。”曹嵩答曰。   “敢问太保,何来乱臣贼子。”(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