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的日常   舫车一出,举邑轰动。   纷纷试乘,趟趟满员。   票价一里一文。童子、老人、孕妇、伤残,皆免费乘坐。   刘备本没指望能赚多少铜钱。不料细算下来竟十分可观。   按一人一文算,舫车跑一趟载客一百计。一天来回二十趟,能赚四千钱。一年下来,竟有一百四十六万。   如此搜刮民脂民膏,实不可为。   刘备当即取消临时售票。改为月票,季票,年票。月票十文,季票三十文,年票一百文,皆不限乘车次数。只有非我邑民,才需单独买票。   结果乘客更多。   不得已,刘备又命人加紧打造第二辆舫车。两车由东西阙楼同时发车,相向而行。   饶是四匹骡马,来回二十趟也颇为劳累。车夫亦疲惫。于是刘备又令人、马各备六组。两个时辰一班,六组轮替。   一切皆无经验可循。在实践中慢慢改进,总归能找到最合理的方式。   这都需要时间。   坐车不仅省时省力,更是一种享受。且骡车又无僭越之忧。邑民自然喜乘。遇到幼童挡道,主驾勒马,副驾刹车。即可制动。再说,舫车浮于路上,四周无缝可钻,每座候车长亭上,左右还有车吏招呼提醒,断不会出事。   立冬前,楼桑水稻开始收割。   这可是件天大的事。   舟船操控越发纯熟的水军部曲,在黄盖等将的率领下,日夜巡逻清溪水道。确保万无一失。   老族长说,亩产足有六石。   也就是六石有余。   老族长一双火眼,断不会错。刘备甚是欣慰。   去年刘备家仓楼入谷两万石。今年只多不少。   稻米飘香,家家户户喜气盈门。楼桑学坛内,四位鸿儒各收学俸两千石。前年是比两千石,去年是中两千石。今年是真两千石。前几年,大儒们还颇觉有愧。如今已坦颜受之。楼桑实在富足是其一。少君侯尊师重道,每次师俸皆是第一。其他宗人邑民又岂能少。   五谷杂粮,渐变成粳米粥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个时代的人体基因,若能摄取足够养分。该有多强大!   街巷间孔武有力,虎背熊腰者,多了去了。君不见谁家汉子,竟能肩扛手挟数袋新谷,举重若轻,宛如无物。等他抬头一笑,刘备这才看清脸面。正是二兄刘武。   “三……少主。”刘武憨憨一笑。   刘备在自家仓楼上笑着招手:“二哥,今年收成如何?”   “阿爹说,怕有六、七石!”也不知把粮袋放下再说话。   “甚好。”刘备又问:“听三叔说,给你许了门亲事?”   刘武憨憨的脸上,不禁闪过一丝得意的羞色:“是咧!”   “谁家的女儿?”刘备追问。   “是吕大叔家的阿鹃!”刘武大声说道。   原来是吕冲家的长女。吕冲、魏袭二将,乃顺阳卫出身。举族迁入楼桑,成为左、右刺奸。(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