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位比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的日常   许定上疏,不出蓟王所料。   乃欲让位于庞德。   “中书令以为如何。”蓟王不置可否。   “臣以为,可行。”中书令赵娥,话锋一转:“然毋论胜败,皆演武所定。许定让贤,理应重赏。”不愧女中豪杰。与蓟王心意相通。   “如何重赏。”   “可授民爵,或拜宫职。”   “中书令所言,孤已尽知。”蓟王欣然言道。   目送中书令出阁。宋贵妃柔声言道:“无怪夫君,敬之。”   “明日早朝,当见分晓。”蓟王笑道。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蓟王身侧,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可想而知,家风门风,亦不逊于此。还是那句话。一金知人心,何其便宜。   九日上陵,十日归。   明日便是月中大朝会。   亦是开年第一朝。为一年朝政筑基。   且春赐已先发。百官无不振奋。士气正盛,民心可用。   自兼督四州。河北吏治,渐与蓟国比同。   一国吏治,广输河北。正因无人可用,故双博士祭酒服虔,上疏求立“备吏”。   开年第一朝,双博士祭酒服虔,再进良言,求设“守令”。   蓟王遂问蔡少师:“蔡公,可知何为守令。”   蔡邕博学,常为注解。尤其对大汉官制,知之甚祥:“回禀主公。其意有二。其一,守,郡守也;令,县令也。宣帝时,极重守令。尝‘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亦因此?初授守令,品秩皆低一等,不可领全俸。故其二?乃称初授之长吏也。”   原来。前汉时?品秩并不固定,随官员政绩优劣而变。初任守令,试用一年?不得领全俸。如黄霸守京兆尹?为二千石?一年后增秩为中二千石。然待其被贬为颍川太守时?又降秩八百石?而太守本秩二千石?后因政绩第一,再增秩中二千石。又如汲黯守南阳,秩二千石,因其为政清明,考绩优异?增秩真二千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蓟王天生?这便醒悟。所谓守令?便是“代理长吏”。以一年为试用期,期满政绩合格,则转为正式。若不合格?则贬为下官。   “诸位以为如何?”蓟王言“诸位”,乃是令殿中百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臣以为,或可一试。”辽海守郭芝,持芴跽奏。   “臣,附议。”薮东守乐隐,亦持芴而跽。   “臣等,附议。”百官无有异议。   “然,当如何施为?”蓟王居高言道:“如太守,秩二千石。城令,秩千石。港令,秩比千石。且凡蓟吏,皆因政绩优佳,方能擢升。岂有降秩之理。”   “主公明见。”国老席列,慈明无双持(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