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四,总算有了准信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苏,俨然就是个世外桃源。   绿意葱葱是她的名片,骄阳似火的时候,进入村里,都能感觉到一丝凉意。   来自大自然的意愿,村里多年来的规划都是遵循自然随意的原则,与那些动辄统一相比,更增添些许来自原始的诗意。   游客的眼光是最准确的,哪儿好才去哪儿。   不爽的地方,宣传再好,也没有口碑和回头客。   到处都是绿树成荫,还有数条小河从村里蜿蜒穿过。   科学的吹牛,气温的数值,前苏村里就是比别的地方低好几度。   工作组的规模越发庞大,他们的任务就是确保度假而来的领导们可以安全舒适的在前苏住着,能够用最代表华夏农村特色来款待外国友人。   别的都很好,村里条件实在太好,基础都不用动,只要稍微调整一下,一切都没问题。   关键就是王落实那货太缺德,恶心人不带眨眼儿的。   恬静和谐中,偌大的工地平添了嘈杂。   村北边儿,到处都是人头攒动。   好些个村级建筑队都挤在那里,当然,还有前苏本村的人过去帮忙。   王家就是有钱,王家的媳妇还会得瑟。   李梅同志现在就是现场总指挥,掐着腰一站,很有老太君的意思,真正做到说啥都好使,没人忤逆她的意思。   没辙啊,人家舍得。   钱给的足绷。   饭好,还管够,随便吃。   为了防暑降温,冰糕之类的,弄了好几个大冰柜搁那儿。   绿豆汤熬出多少锅来,就当水喝。   遮阳伞一片片的,从天上看,还以为到了海边儿浴场。   同时,为防止下雨影响施工进度,特意建了一个大遮雨棚。   生活理论家救火匠告诉大家,怎么建房子才能冬暖夏凉呢?   今儿小得瑟下,必须得砖****,绝不是土鳖,真的好。   太细节的就不说了,主要就是里边儿那层是土坯,外边儿是红砖。   保温效果比那些科技产品强老了去,房顶再弄的传统些。   甭管多热的天,屋里总是透着凉意,空调就无用武之地,热到头儿,吹个电风扇就足可以。   上房梁,在农村盖房子是个值得庆祝的大事儿,不光要放鞭炮清楚,还得摆席面儿谢邻里。   这种事儿,李梅绝对忘不了,可劲儿的招呼,呼啦一下,摆了好几十桌。   她还没忘了一件大事儿,那就是招呼了十来个流动要饭的过来吃。   凡事正经的农村里,总有一种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却喜好另一种自由自在生活方式,其实也是传统的一种。   他们穿的破烂,可能几年都不洗澡,身上会有一种复杂的味道,像孜然,又像其他的发酵味儿。   只要谁家有喜事儿,比如娶媳妇,嫁姑娘,或者上房梁、房顶落成之类的。   都算好事儿。   他们必然回到,上门儿唱喜歌,艺术点的叫法是数来宝。   谁家办事儿都图个喜庆(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