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七,理论联系实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老实有种春风得意的得瑟劲儿。   走路都带着风。   几年来,他第一次这么踏实过,也是头一回把钱花的那么舒坦。   任谁看见王老实这模样,都得说一声,这货儿让人给煮了。   这几天里,王老实已经谢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要求。   人家媒体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   华夏未来正是热点时期,挖掘下总有点料出来。   仔细一打听还真就有点意思。   在大会上高调宣布华夏未来今后将逐渐加大捐资助学力度的王东云并不是大老板,仅仅是持有部分股份的管理者,真正做主的另有其人。   媒体新闻报道讲究个时效性,更追求新奇事物。   华夏未来是这几天的时效,而躲在幕后的老板就是新奇人物。   王老实得意归得意,他得意的地方和别人想的并不一样,就算王东云都不会理解他到底美在哪儿。   媒体采访的要求被拒绝,王老实自己想的明白,出名需趁早这个说法和自己不搭界。   因为王老实还相信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   还没有厚实的装甲可以保护自己,怀里揣着很多人忙活几辈子都无法拥有的财富,就真是猪壮了。   不是所有的媒体都好打发。   张瑜就打来电话,告诉王老实,教育报要采访他,让他配合下。   教育报的主编也是神人,愣是摸清了王老实和张瑜同志家关系不错,求上门去了。   王老实说,“采访王东云不一样吗?”   张瑜笑着说,“不一样,我知道你小心,过了。”   然后,张瑜又补了一句,“这算政治任务,不能讨价还价。”   王老实沉默了好久,才点头答应,没得选择,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儿,他真想多了,与真正的肥猪相比,王老实什么都不是。   采访的地点就在学校。   既然要爆,王老实索性就把地点做实了。   对方来了两个人,都是女的,一个大概四十多岁,另一个就年轻了,估计是实习生什么的。   对方算重视了,其实他这样的角色,派个人儿来就能办了,所谓的采访其实就是个程序,真到了报纸上,很多内容和具体采访时说的根本就对不上。   为了应付采访,王老实也算做了些功课,就是没想到,这两个记者实在没溜儿,完全没有大报记者的那股子精气神儿,八卦精神让王老实都叹为观止。   一开始还靠谱儿,都是些场面上的话。   “你是怎么想到要在大学设立永久奖学金呢?”   “华夏未来创办的初衷是什么?”   “华夏未来的捐助计划会不会影响学校建设?”   诸如此类问题,还算中规中矩。   王老实也回答的顺利,没别的,就按照精神文明高大上那头儿凑。   反正王老实也想开了,以后就不指望华夏未来赚钱,她的使命就是给自己刷荣誉,踏踏实实为这个国家办点涨脸的事儿。   赚(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