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九,后人景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来有很多说法,特别是从02年开始的十年,众说纷纭。   王老实也自己琢磨过,他按照他的理解,这算一个暴力增长期,意思就是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态环境上很糟糕。   各种经济理论和发展模式,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适合生存的土壤,怪的是该能茁壮成长。   有一个规律是通用的,那就是大产出之前必有大投入,投资是核心、是先决条件。   按照再后来的话说,‘没钱你扯个蛋蛋啊?’   用投资拉动经济,促进gdp的增长,是多级政府信奉的金科玉律。   如果项目能够和高科技扯上点关系,再弄点什么创新经济那就更靠谱儿。   王老实的创意产业先不提,就这个农副产品的模式就值得大书特书。   小农经济和旧有传统模式,在新规划的前苏蔬菜面前,就特么的显得那么老土。   按照某些领导说的,别看同样是种菜,人家王老板弄的,透着洋气。   新前苏蔬菜的集成规模,高附加值,带动周边的发展规划太招人待见了。   蔬菜都搞成这样,你的创意产业园不得更好?   前苏从没有这么吸引过外界的目光。   家里实在热闹,都打着关心老同志的旗号来,心里想什么傻子都知道,他们想的还是简单了,这么大一个项目,怎么可能放到区县一级?肯定是要由市里牵头儿做。   既然如此,留家里跟他们虚情假意的也没意思,王老实抽冷子就跑。   王老实家的老宅不算大,四明两暗的小格局,前后两个小院,若是修身养性,这是好地方。   经过整修后,老宅更显精致了。   尤其是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暖气、抽水马桶、自来水、厨房设备几项是重点,对将要住上很长一段时间的宅院,老妈李梅是最满意的。   后院修建了玻璃大棚,建成了花房,前院移栽不少梧桐树,冬天没叶子,但可以想象,等到了夏天,这个院子得多舒坦。   王老实总体上也是满意,尤其是后院还给搭了葡萄架,也移来了葡萄,这是王老实最喜欢的。   所有的改造项目都是王老实的主意,村里也是按照王老实的意愿施工的。   问题来了。   施工的时候,村里人不大在意。   建好之后,再到王家小院来一看,绝大多数人都迈不动步了。   真好,要是自己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一辈子都值了。   无数人的夸奖,王老实没晕乎,反倒提醒了他,其实有很多文章可做。   家里人多,他实在待不住,王老实跑到了大哥王庆其那儿,顺便给大哥出点馊主意,建设个新前苏。   王庆其也有兴趣,拉着王老实,让他细说。   真细说的话,王老实肚子里东西不多,翻过来调过去,也就那几条。   全村的规划修整。   农村在几千年里,有科学规划的不多,能做到大致整齐已经少(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