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出虎,百家猪死。 老包头儿没接茬儿说项,他跟王老板可没那个交情,讲道理,他今天就不该张这个嘴,若不是真求到他面前,不好推脱,谁有那个闲工夫。 也确实是思维作怪。 做生意,到了一定层次,讲究的是合作,多赢,一起把蛋糕做大,大伙儿都多吃。 石井提出的也是合作,要跟前苏食品一起攻略倭国市场。 稍微换个主儿,必欣然同意。 论优良程度,倭国市场相当厉害,利润率其实比美帝要优厚的多,很多人都挖空心思要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倭国。 进倭国,无比艰难。 别看倭国是发达国家,可他们的开放程度非常有限,哪怕是西方国家,想要在倭国做点什么事业,也是枉费心机。 鬼子主动出来找,基本上就是奔着原始资源来,岛国就这个德行。 前苏食品出产的东西,不光是在华夏受老百姓信赖和追捧,鬼子也眼馋的厉害。 第一,品质好。 第二,规模大。 第三,服务优。 第四,渠道全。 第五,实力强。 倭国有崇拜强者的瘾,前苏食品一直是鬼子想要攻破的堡垒级企业。 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业,倭国鬼子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儿,想要把农产品拿到鬼子那里卖,非常难。 一般情况下,都是极其苛刻的条件,才有机会进入倭国的市场,标价还得比倭国自产的低,绝不是为了冲击倭国鬼子自己,相反,倭国鬼子基本上只要条件允许,一定是先购买自产的,最后才是进口来的。 原因就在于宣传和认知。 倭国从上到下,都在宣言一种思想,甭管什么东西,最优秀的产品一定是倭国自己生产的,他们要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国民,差的才出口给其他国家。 进口来的东西,其实都是别的国家最好的,却被宣传成次品。 一般供货商都装没看见,却不知道,打一开始,就落入了倭国整体的算计中。 这就导致全世界都有了误解,倭国的产品好,其他国家的都不行。 应该说,小鬼子真挺脏心烂肺的。 岛国出产有限,为了获得稳定的食品供应来源,华夏就是他们无法绕开的国家。 而前苏食品,华夏实力最强的食品供应生产商,自然是倭国认为最佳选择。 可他们遇到一个非常特别的王老实。 严格算起来,王老实跟他们一个套路: 前苏食品的出产是最好的。 最好的前苏产品只供应本国百姓使用。 前苏在海外的生产基地,出产也是绝大多数供应华夏。 上一次,倭国集体当二傻子,恐怕也是看到如此,极度不舒服的缘故。 老包讪讪的结束与王大老板谈话,顺势邀请老王一起吃饭。 “有机会一定叨扰。”王老实嘴上客气,其实等于是拒绝了。 ※※※ 京城。 郑婕躺在院里藤椅上,脸上敷着面(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