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首诗,或倥偬,或张扬。 像初夏的午后,刚下过一场阵雨,泥土的湿气夹杂着芳草的清新。 在这首诗里,一定有一个异性。 时光有一层滤镜,让记忆中的人带着说不出的美好。 也许是普通的笑,但写在青春的诗中,就是那么的美。 语言难以表达其中滋味半分。 林薇,就是刘琛诗中的那个异性。 高中同班女孩儿,高二文理分科,转过来的。 个儿不高,小圆脸,学生短发。 稍有些胖,有些内向,成绩不怎样。 普普通通,但偏偏闪烁着别样的光。 也许是她擦黑板时向高处雀跃,擦掉板书的背影。 也许是她在别人开着玩笑时羞涩的笑容。 刘琛也说不上来是什么时候,但等他回过味,心里已被别人占了一大半。 林薇这个名字,在一个人心中生了根。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首诗,诗中的那个人,是最浓墨的篇幅。 刘琛的诗,是好的,也是疏离的。 高考后的七月,一处小公园,有池塘,有金鱼。 烧烤后,月下两人,一边彳亍,往复循环的感受夏夜的热风。 像月光一样流泻的,还有刘琛的告白。 “看,月亮下正好有两条金鱼。” 池塘起着微波,皱起的月影下游鱼戏水。 “在哪儿?”林薇看不清水下的暗影。 “在那儿。” 刘琛抓起林薇的手,指向水面的圆月。 很软,很小,肥嘟嘟的,有些汗。 然后,两只手就这样扣在了一起。 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一条岔路,过了那个路口,就像铁轨上的列车,没有回头路。 两个人,两个学校,很远的两座城。 直到这时,刘琛才知道,距离,会是爱情最大的障碍。 再浓的茶也抵不过反复的冲泡,两人的感情,慢慢走到了结局。 没有什么狗血的剧情,只是简简单单的疏远了。 分手是林薇提出来的,刘琛没有挣扎挽留,一句好,成了最后的句点。 西式小酒吧,杯中的威士忌带着琥珀色的沉醉,被刘琛一口饮尽。 王雷没有说话,提起酒杯,和刘琛的空杯碰了下,跟着饮尽。 “就在二十天后,今天我收到她的请帖,闲聊了两句。” 给两人倒了酒,看着刘琛的沉默,王雷继续说道。 “毕业后的她回来了,跟大学对象一起。好几年的感情,终于走到了这一步。这两天广发请帖,你说会不会请你?” “也许吧,毕竟都是高中同学。而且当初分手也没别的原因。” 摇晃着酒杯,西式小酒吧的酒具都是精品,石英玻璃格外透亮,像高净度的钻石。 玻璃折射着灯光,映在刘琛眼中。 向来坚定不移的沉稳,在这时也出现了不确定。 “那你去不?” “要请我,我当然去了。就当是同学聚会,好几个都有日子没见了。” 刘琛又灌(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