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上千之道(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乐大典卷:第十八章:情断三首(2)   亮杀一门在江湖上被称为三首山门客。   据说这个名字是因为亮杀一门的三个先贤而来。当初荆轲刺秦失败后,尸首被送了回来,一是亲王为显大度,再者也能起到一个警告的作用。   荆轲的尸首被送回来后太子丹将其风光大葬,并建了一座荆轲塔。将尸首埋在了塔下。   不久又有一次无名刺客身死,他的遗愿就是能葬在荆轲塔旁,他觉得荆轲是自己的偶像,自己走上这一行,就是因为受到他的影响。于是不久以后荆轲塔不远处就立起了一座黑塔。   但黑塔刚立起不久,人们总听到夜晚黑塔下经常传出若有若无的哭声。事情传出去后不久,就来了一个走江湖的金典先生。他在两塔之间起了一课。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以周天神挂算起根苗。   最后当着前来看热闹的百姓这金典先生说:黑塔下的哭声是因为荆轲之魂不愿意让无名之魂呆在此地。   众人就纳闷了,为什么不让啊?这无名也是一个刺客啊?   那老金典解释说,荆轲认为他带刃刺秦,不为杀人而杀人,是为救人而杀人。但随后诸多效仿与他所谓义士却都违背了这个初衷,所以他不容此人在此。   金典先生说完就要离开,这时人群中忽然站出一个人来拉住金典先生问:“先生,如果才能使无名安生呢?”   金典先生摇了摇头。   那人看着东西两座高塔沉思片刻道:“我求先生一事!”   金典先生允了之后,那人走到围观众人身前高声道:“我叫赵亮,字伯杀。燕国人。我也是一名刺客,我同样也是因为荆义士之举而选择了这个行当,但今天听了金典先生之言我明白了。不仅荆义士对我们这些后来所谓的刺客不放心,就连百姓也是如此。今天就用我的命来证实这件事情吧。”   赵亮拔出长剑横在颈间对金典先生道:“我死后希望先生将我葬于黑塔与荆轲塔之间,让我将后事侠刺之心告与荆义士,以便免去无名之苦。同时也希望先生能告诉天下人,赵某人杀人,绝不对不为杀人而杀人。若非如此,我今天也不会杀了自己。”赵伯杀说罢挥剑自刎。   赵伯杀死后,在金典先生的号召下,人们在两塔之旁,建了一座白塔。   正是因为这三具尸首的鼎力之葬,才有了后来的亮杀门。   亮杀一名也正是为了纪念自杀证道的赵亮赵伯杀。   如今高阳正站在上海三首山分舵的大堂之上,看着堂前门顶画“三塔浮云”   进堂之后高阳先用江湖海底说了拜山的话,但却没有说明拜山的原因,接待的人也不能主事,所以跑去后厅叫人了。   “朝阳照两山。金光映满面,不知何方客,来拜三首牌?”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从后面走了出来。   亮杀门的上海堂口是(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