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庄掌柜看着公孙鞅离去,喃喃道: “人虽然看起来不近人情,但……要是这样的人能更多点就好了……” 公孙鞅从当日在朝廷上封职之后,就一直在街上干着小吏的工作。 像是对商户通知年赋、小摊摆在不该拜的地方,以及诸多种种鸡毛蒜皮的事。 事情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多而繁杂,可越是这样接近百姓,公孙鞅才越是发现书上的法和现世的法其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这差距的变化,让公孙鞅感到自己对法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幸亏遇上了王兄。”公孙鞅道,“要是没有王兄,我恐怕这一辈子都发现不了法原来可以这样……” …… …… “老师,你看师兄!” 有弟子对虞坚喊道,大概在半个时辰前,他们就已经找到了公孙鞅。 但没有马上相认,而是在角落里暗中观察,看看公孙鞅是否同传闻中一般坐着小吏的工作。 “老师!在稷下学宫时,其他个先生也都不敢对师兄如此呼来喝去,却没想到被秦国一个刁妇给这般对待。” 此时的公孙鞅正在劝阻一个卖自己种的菜的小贩,市集是秦国重要的库府收入,是需要教赋税的。 而她这么做,并且不加之管理,那么将来谁还愿意来来租赁市集? 其实公孙鞅也算可以了,按照秦国律法,对于这一些东西,都是要连人和东西一块送到官府判罪的。 现在只是驱赶,已经算是放人一马。 可知道内情的实在稀少,随着妇人一声吆喝,一些早就对秦国这些官员小吏怨恨已久的秦人慢慢围过来。 秦国民风彪悍,既然他们这么做了,肯定是有动手的想法。 “我看你们谁敢!” 虞坚一行人终于不再隐藏,从人群中出来,将包围公孙鞅的人群冲开一个缺口,随后进入保护公孙鞅。 那些想要打他的人,立刻放弃了念头。 之前是他们敢针对公孙鞅,是因为他们人数有优势,现在一看双方人差不多,并且手中都佩着剑,没有一个脑子不聪明地会再去激怒他们。 等他们散去,虞坚的弟子们向公孙鞅行礼。 他们有一些已经拜入虞坚门下,一些则是最近招的。 互相通了姓名之后,在后面的虞坚开门见山道:“你跟我们回去。” “回去?”公孙鞅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需要他回去处理,“回哪里去?是家中来信件了直接托人给我不久行了吗?” “不是家中来信。”虞坚出面,“是因为老夫远在齐国稷下学宫就听到你来秦国之后的遭遇。” “当初在魏国不得中用之时,愤然离开;怎么到秦国,你却不离开?” 虞坚和公孙鞅相处的时间机会最长,所以也是最了解他的人。 只要他认为的不公平的,他都没办法接受,可现在却选择留下来。 “你就当个区区小吏,官职和(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