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鞅的学问已经小成,没必要再向其他家的学士请教。” “他这次游历,是为了选择可以实现他抱负的国家和君主。” “魏、韩二国,他已经去过,但没有留下。” “现在轮到秦国……” 秦王也不打哑谜,看着嬴政和成矫道:“寡人希望你们两个分别代表秦国去接待这位公孙鞅。若能留他在秦国,那再好不过;若不能,也留一个秦国爱才尊才的好印象,让天下有才能的人愿意秦……咳咳……” 秦王话说得有些多了,不知是牵动了肺气还是哪里,又再次咳嗽起来。 旁边的太监和宫女一阵手忙脚乱。 赵姬和韩霓也上前关切,倒是嬴政和成矫互相看着彼此。 很显然,秦王告诉他们这个消息是有目的,是一道考验——看看谁能留下这个人才。 能做到这点的,虽说不可能马上就立为储君,但至少在朝立储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公孙鞅,就是嬴政和成矫第一次竞争的对象。 秦王还在咳嗽,成矫也不知道是习以为常,还是个大孝子,端起酒樽喝了一口,继续关注嬴政。 他对于公孙鞅来秦,志在必得。 能不能让公孙鞅留下,这说不准,但比起嬴政,他留下公孙鞅的可能性自认为是要高许多。 嬴政才来咸阳,对咸阳的风土人情、周围好吃好喝好看的地方一概不知。 更重要的是他没钱,人公孙鞅来咸阳,光是吃喝这一项的花销,就不是一不小数目。 当然公孙鞅可以不吃,但你作为秦国的公子,作为代表,不能不准备吧? 这传出去人家还指不定怎么埋汰嬴政抠门寒酸。 除了吃喝外,见面礼等也少不了,什么奇珍异宝多多少少得送点。 他嬴政也没这人脉弄到这些东西。 所以综上所有原因,哪里还有输给嬴政的道理? 而嬴政这边也觉察到了难处。 秦王出的题目确实是一样的,可两人的起点完全不同,难度也就相对不同。 “王兄?” 嬴政本来是向问问王陆的看法和意见,没料到王陆早就眉头紧锁,一副努力思考问题的样子。 “王兄……”——嬴政有些感动,没想到王陆已经开始在为自己想办法了。 …… 王陆没听见任何人的声音,直直盯着宫殿铺在地面的干净平整的布毯。 公孙鞅,在初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就感觉到熟悉,总感觉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公孙鞅……秦国……商鞅? 王陆将两个人联系到一块,却又在心里否决。 爹娘说得是秦国“商鞅变法”,商鞅姓商,和公孙鞅有什么关系? 他们应该不是同一个人。 不过这位公孙鞅是法家的新秀人物,如果让他来到秦国,并且成为秦国的臣子,那【国运】、【军力】、【财力】,甚至是【文化】都有可能得到大幅增加。且他是个(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