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没什么好说的了。” 秦王道,“驿站开设学堂的计划由王陆主办,相关之人该配合的配合,若有不便来找寡人。” 秦王看了眼公孙鞅,也不能说安慰的话。 “都回去吧。” 秦王离开,各位大臣也都朝各自相熟的人走去。 开设的学堂这事对他们本身影响不大,也就现在会提上一嘴互相聊聊,明天保准一个字都不会提。 “公孙兄,别难过。不过结果如何,我更喜欢你的治国论。” 公孙鞅苦笑,反问道:“难不成政公子觉得王兄的计策不对?” “倒也不是不对,”嬴政道,“就是更青睐公孙兄。若我为秦王,定奉行公孙兄的治国理念。” 公孙鞅抬抬手,作揖:“但愿吧。” …… 王陆下朝之后立刻找嬴衡,问他专门给下属官员派发文书的是何人,帮忙引荐。 之后就是催促此人尽快拟写一封关于不日开设学堂的官方文书,让地方官员在收到之后立刻告知乡里。 九年义务教育,所有人都要参加,若是有人违背或逃避,直接押进大牢。 别人念书的时候,他就在牢里蹲着,必须得凑够九年时间。 此外考虑到驿站二十五里才一座,光是建设学堂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总不能人让恰好两座驿站中间的人每回上下学堂都要十多里的路吧? 后期学堂肯定要脱离驿站,单独列一个地方出来,这样花费还能增加。 “现在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整理出他们要学的书籍。” 王陆掉头去杏花坊最有钱的豪绅家中,这一家人是王陆见过真的比秦王还富有的人。 固然府库之丰有一国之重,但秦王能随意挥霍,一掷千金吗? 不可以。 但这沈姓一家可以。 王陆在八九岁时去过他家的书库,那大小得有四五个自家那么大,里面的藏书真可以用海量来形容。 当时年幼,王陆还真以为这沈家是酷好读书的人。 后来才发现,没钱的人最爱争体面,不读书组的人最爱争文化。 书,我可以一本不读,但家中不能没有——这就沈家对书简的看法。 不过也托他的福,藏书够多,也乐意给街坊邻居借阅,总的说来还是一家不错的人。 “沈老翁,”这是他自己自己要求所有人这么喊的,“府上的书能不能借我看几日,我打算……” 王陆大致把兴建学堂的事大致说了说。 “这是好事!” “我最喜欢学问了,这里面的书你随便挑,想待多久待多久。” “多谢沈老翁,不过我看看就行,不会带走。” “那也成,我让下人准备点吃食,我最喜欢读书人了。” “不劳烦了。” 王陆支开过于热情的沈老翁,开始翻阅书籍。 书籍每一册,每一卷都有清晰的标号,一看就知道有人专门打理。 王陆走马观花看了一遍书号,这次所学之物(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