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归玩笑,王陆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正事——灭秦。 他看向嬴政,还是那副面无表情,但眼神眺望,视线焦点不在当下,在未来。 王陆记起觐王宴前嬴政的交代,说是连续两三代取得文铮前三的名次,秦国便可民风教化、各国通商、与国结盟,还可吸引九州的能人异士放下偏见,共赴老秦,强大秦国。 而自己这一代文魁首,祸害足够抵得过人家三代。 王陆认真分析一番后得出结论——万万没想到,灭秦的最大阻力竟然是自己?! 也打击人了。 马车颠簸,嬴政的坚定且充满信心的眼神令王陆害怕。 鬼知道他在想什么阴谋诡计让秦国强大。 作为正义的伙伴,王陆深感重担,必须肩负起灭秦的宏大伟业…… “老爹说的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是有利必有弊,反之亦然。” “虽然自己得了文魁首,但不是没有改变的机会。” 文化文运同财力、军力不一样,不会增加了,就直接体现出来。 它的影响是缓慢的,循序渐进的,和国运差不多。 现在文运暴增,嬴政口中的教化、通商、结盟……会出现,但没有马上出现。 只要自己能想出什么对策,在文运产生正向影响之前,把它给“咔嚓”截断,料一个文魁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想要截断文运的影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最粗暴的下策就是把这文魁首给暗杀了,永绝后患。秦国痛失文魁首,文运也随之消弭。 可是吧……我杀我自己,胡闹! 中策就是自己背叛秦国,并且公开诋毁秦国是个蛮夷之地。以自己文魁首的影响,秦国得把蛮夷之地这块招牌带进坟里,生生世世都摘不掉。 可是吧……那样秦国的文运确实会暴跌,连原本的三万估计都保不住。但自己成了秦国公敌,就意味着自己在秦国之前的耕耘都将付诸东流。并且未来秦国的一切国策或行动,自己无法第一时间知晓,更别提参与干扰了。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不算好计策。 上策…… 王陆琢磨了许久,跳出文运文魁首这件事,直击事件本源——如何让秦国无法教化、无法通商、无法结盟…… 这么思考,王陆豁然开朗。 “国策!” 能同时影响国运、财力、军力的只有国策。 国策若能制定得到,那么完全可以阻挠文魁首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比如通商,只要自己能让秦国定下一条【禁与各国通商】的国策,文魁首就等于白拿。 就是吧,上策的效果是最好的,难度也是最高的。 秦王只是体质有些残,不是脑子。 像直接禁商这种国策,自己上午奏下去,下午就人头落地。 太离谱、太明显弱秦的国策很难说服秦王同意。 再就是这样的国策负面效果是藏不住的,总有一天会(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