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 白起说道,“以逸待劳是在我方彻底掌握所有人的行动后才能称为的,像现在我们对六国将领和匈奴十酋都无多了解。” “这样的‘以逸待劳’,不如说它是‘坐以待毙’。” 副官道:“看来白将军是有谋划了?” “确实有。”白起点兵,分出十支小队去雁门山至梁渠山一带收集情报。 “白将军,六国的将领不打探吗?” “想,但太难。将兵一体,混不进去,也俘虏不了。” “真要有心打探将领,驿站那会才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机会。” 白起事无巨细地告知副官一切,他的存在就是秦王给他安排的一块铜镜,在行事前说出来想想做的对不对。 其他国的副官也大抵是这个作用,专门来稳住第一次上战场的年轻将领的心态。 …… 从邯郸出来后,虽距雁门山还有颇长一段路,但比试已经开始。 赵括的计划就是守在梁渠山,而后等人自己把大酋长送上门。 因此他们不必须考虑节省体力去参与战斗,一路快速前进。 七国军队中,赵军遥遥领先,甩次一名的军队几乎有七八里远,并且差距还在不断增加。 “白起的情报送来了吗?”赵括问向旁边的副官。 “前不久大王专门派人去咸阳深究这个白起,只是……”副官道,“只是个白起并无任何特长。在咸阳也只是一个贵族的后代,族内也没有军中势力。” “非要说的话,王陆当初选他的原因都很令人迷惑。” “据派出的探子回报,有的人说是王陆看重他的军事才能;也有说王陆根本不在意这边的事,就干脆随便选了一个;还有离谱的说白起是王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这都在胡说八道些什么?”赵括不满,“就没有点有用的?” 副官摇头:“白起在被王陆选中之前几乎就是一张白布,实在挖不出什么东西。” 赵括却道:“王陆不是那种随意的人,他的每个举动,我们都务必万分小心。” “赵将军,你这是多害怕王陆啊,他也不过和你一般年纪。” 赵括深沉道:“你没亲自接触过他,不知道他的可怕。他的年龄就是他老谋深算最大的伪装。” “赵将军怎么灭自己威风,涨他人志气?”副官皱着眉,“这些话以后可不要再说了。” 赵括沉吟一声,也觉得副官说得没错——王陆固然可怕,自己堂堂武魁首就不可怕了?他白起又不是王陆,自己确实过于谨慎。 “你说得对,区区白起,不足挂齿。” …… …… 白起率领的秦军速度不快不慢,虽是最后一位,但和其他的军队咬得很紧,至多不超三里的路。 待到雁门山,各军便有意避开彼此。 在匈奴之地,同为九州的军队未必是友军,也可能是敌人。 白起派出去收集情报的十(本章未完,请翻页)